告别甲辰旧岁,迎接乙巳新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火红的春联贴起来,烟火深处的年味弥漫在大街小巷,无数的祝福道不尽年的新意。在漫长的岁月年轮中,春节已经成为中国人自己的一部史书,记录着人们的岁岁年年,也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信仰。我们的春节,世界的“非遗”,共享中国年,这历久弥新的节日味道就是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年味。
中国人过年,讲究的是年味。年味,即年俗的味道,约定俗成。过年是传统,年味也该从传统中寻找,找回浓浓的年味重在传统文化传承。年味,到底是什么味?年味,真有味,虽说是千滋百味各人自知,但都如同一坛陈酿老酒,越品越香,是人生最值得的“回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我们对春节的文化传承,除了记住举家团聚、放鞭炮等少数年俗以外,不少民间年俗正在悄悄消失。与传统农耕文明不同的是,现代社会,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春节文化作为共同的纽带,不仅把相互熟悉的家人联系在一起,更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过年,年年过;年味,年年有;年有“味”寻,年有“味”品。年味是时代的印记,年味留下了成长的回忆。沉浸在年味里,人们享受着过年的氛围,是一份其乐融融的温暖,是一种渗透进骨子里的传统。年味有味,是普天同庆的美好之味,每一张年画、每一声鞭炮、每一桌团圆饭等等,都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共同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来说,春节就是一个最佳的舞台。姿态万千的新年俗,多元内涵成为新年俗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其最大魅力所在,新年俗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变得更加时尚,更为轻松,更适合现代人的节奏和习惯,是一种文化的有机延续和再造升华。在让放鞭炮、贴春联、请灶王爷、守岁、发红包等老年俗继续浓郁的同时,也要让“村BA”、“村晚”、龙灯展演、广场舞比赛等多元新年俗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推动年俗与时俱进。
新老年俗兼炫彩,幸福年味更绵长。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与创新。互联网的普及,让相隔万里的亲人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共享天伦之乐;电商平台的兴起,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的年货;各种线上线下的文化活动,更是让春节的庆祝形式变得更加多元与丰富。这些变化,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让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游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