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灯会、民俗市集、特色夜游、沉浸式演艺……今年春节期间,河南文旅市场持续火热。以“春满中原·老家河南”为主题的系列文旅产品与文化活动,营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原年味,吸引大量游客奔赴而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河南全省接待国内游客5117.4万人次,旅游收入305.3亿元,与2024年春节假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1.9%,旅游收入增长2.6%,实现新年“开门红”。
春节是人民的节日。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需要拿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劲头,以高质量、高品位、高频次的文化公共服务来为年味添彩、为祝福增色。春节期间,河南全省202家文化馆、177家图书馆、402家博物馆,统一组织“文化馆里过大年”“图书馆里过大年”“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春节假期进馆520.11万人次。对于平民百姓而言,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最具诱惑力的地方就是“免费”,不仅门票不要钱、不设高门槛,而且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琳琅满目、价值上乘、绝不“打折”。
中国年滋味,首先是中国文化本身绵延不绝的传承,而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凝聚家国情怀的重要场所,统一组织“文化馆里过大年”“图书馆里过大年”“博物馆里过大年”,就是要让那种欢聚一堂、与众乐乐的场景和氛围深入人心,让更多普普通通的城乡居民、各地游客能够获得一种和平美好、祝福满怀的中国年体验,把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当成亲切如斯的家园,年节欢聚、平日休憩,这欢天喜地的中国年,就不是七天乐,而是整年乐、念念乐,从小家到大家、从一家到万家,同此欢乐新春、共筑复兴梦想。
文旅融合,文化是灵魂,所以要以文塑旅。河南旅游,中原文化、黄河文明、归乡情怀是重头戏,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向河南,是因为“老家河南”这四个字的分量,是地缘血缘亲缘情缘人缘自然汇聚的共识,也是万千游客纷至沓来、赶场奔赴、欢度新年的动力机制。不管是史前考古、夏商周,还是十三朝古都、清明上河图,又或者是从田野飘来的非遗风,在都市穿梭的文创潮,麦田唱响的传统戏,动起来的舞龙舞狮杂技,静品咂的年画年俗夜巡游,河南文旅在厚重人文和大山大水芳香四溢、浓郁热烈的同时,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历史要素,创新打造了更多互动密集、数字加持、沉浸感强的全新时尚景点和网络玩法,贴合时代、老少咸宜,更顺应青年一代简约快速不凑合的文旅体验需求,这样的供给侧文旅产业构造、产品打造和服务锻造,怎能令人不心动?收获满满理所应当,很值得学习借鉴。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旅游的春节文旅的重头戏。河南早在2006、2007年前后就有多家滑雪场诞生,近年来更是抢抓时代机遇、取经东北经验、深挖冰雪资源,新建滑雪场、办好冰雪节、创制冰雪主题乐园,让河南版的冰天雪地“冷资源”变成热火朝天、年味十足的“热经济”,春节假期,全省320万名游客参与冰雪运动,郑州位列全国冰雪游目的地榜单第四位,不能不说从中可见文旅创新的智慧、勇气和韧劲,也更见出让人民群众过新年、过好年、过大年的一凡苦心孤诣、精心营造、初心践行。(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