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作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银发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它涵盖了传统的养老、医疗服务,并延伸至老年金融、文化娱乐、智慧养老等多个领域。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贯彻落实“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必须从“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加强银发经济研究,着力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增添强劲动力。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1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未来进入“长寿时代”后,银发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还将进一步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2025年达到9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和GDP占比将分别达到19.1万亿元和9.6%;到2050年,增至49.9万亿元和12.5%。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立足老龄化社会治理实际,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银发经济政策体系。把握全球银发经济发展大势,制定针对性的银发经济发展规划,确定银发经济的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完善银发产业引领政策,落实《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逐步完善银发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金融政策等具体政策措施,形成相互衔接协调、功能耦合的银发产业政策体系,推进政策的系统集成。出台土地供应、信贷融资、税费减免、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银发经济要素保障政策,建立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加强沟通协作,建立发改、民政、工信、商务、卫健、财政、金融等部门协同推进、分工负责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银发经济发展问题,形成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合力。
大力发展银发产业,不断优化产品供给。结合各地优势和产业潜力,探索发展银发经济新业态,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过硬的龙头企业,健全并延展银发经济产业链体系。以重大项目为引导,推进银发经济产业集聚。高水平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规模效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康养等重点领域,打造银发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发展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养老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结合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积极推动智慧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发展,引入智能化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创新银发群体消费情景体验,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新模式。
坚持多元主体协同,着力发展养老服务。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有爱家庭相结合,扶持培育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建设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推动传统养老服务的单一形态转向“养老、为老、适老、享老”的多元发展新格局。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多渠道增加养老照护、老年助餐等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基层互助养老社会组织,创新发展邻里互助、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模式,激发社区、村组和居民发展养老服务的内生动力。推动将市县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向乡镇福利院和村组养老服务点延伸,逐步建成县乡村纵向贯通、相邻县域横向互联的养老服务网络。整合医养资源,加强社区养老机构与相邻医疗机构合作,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24小时智能健康站等智慧医养服务,推动全方位综合性健康养护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培育银发消费市场,激发银发消费潜力。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消除消费后顾之忧的同时,合理引导银发消费市场预期,着力改变老年人传统消费观念,推动老年人从保守消费向适度消费转变。开发中高收入银发群体需求市场,培树银发流行风潮,全方位拓展与银发群体相关的衣食住行医养护学娱等九大细分市场,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充分释放银发群体消费能力。建立质量监督平台,打击消费“坑蒙拐骗”。市场监管部门应建立信息监督系统,加强“黑名单”机制,确保银发经济产业链中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对那些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欺骗老年人钱财的商家,采取常规化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并加大惩罚力度。同时,建立信息举报和监督机制,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积极推动对老年人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有效约束经营主体的行为,为银发经济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市场环境。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老年就业服务。立足国情,正确把握银发群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将银发经济的内涵由“为老+备老”扩展为“为老+老有所为”,促使银发群体成为未来推动经济增长新的贡献因素。在此基础上,完善促进银发群体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支持老年人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老有所为。办好老年大学,发展老年网络教育,搭建银发群体就业服务平台。用好科技型、管理型银发人才,开放社区公益性岗位,满足银发群体多样化的就业需求,促进银发群体社会参与,成就老年精彩人生。
银发经济是一片新蓝海,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未来我们要继续挖掘银发经济的发展潜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苌群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