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为此,不少人铤而走险,秉承着“有毒流量”也是流量,纷纷挑战底线来吸引眼球,无它,就是为了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收获关注,从而实现流量变现。近期,某女星逝世引发广泛关注,广大网友纷纷表达哀思悼念,希望逝者能够安息。但也有部分账号借机炒作,发布谣言,违背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不尊重逝者及家属,也伤害了公众感情。为此,对这批账号做出无限期封禁的决定,让“有毒流量”不能肆意妄为。
流量的好处自不必多说,许多普通人在互联网中,通过各自的方式来吸引公众的关注,实现了阶层跨越,有人戏称,这是通过流量来“逆天改命”。如何赢得公众的关注,成为许多自媒体从业者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为此,个别从业人员剑走偏锋,或通过媚俗的方式来吸引人们关注,或通过传播谣言的方式来诱导受众。仅2024年,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4.2万余起,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3万余个,重拳打击之下,让“带毒流量”有所收敛。打击这类有毒流量是“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对任何尝试越轨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此次被无限期封禁的账号,让人们看到了平台“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与态度。
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我们生活的最大“增量”,就需要将网络世界里的虚假谣言、擦边涉黄信息及时去除,为人们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良好用网空间。作为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对那些心存侥幸的人及时“亮剑”,这是一种基本的态度。近年来,随着“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开展,谣言、虚假、涉黄等一些危害社会稳定的乱象被按下了“刹车”键。让那些“无利不起谣”的个人或团伙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说风就是雨”“满嘴跑火车”的危害不容小觑,挑战道德和法律底线的行为,必然遭受“毒流量”带来的反噬,“无限期封禁”正是咎由自取。
针对这类恶意传播互联网谣言的行为,不能只有事后的处理,其实也需要厘清责任边界,确保精准打击。当前来看,各类造谣等行为,个人与平台深度绑定,导致平台没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这也让后来者敢于“尝试”。除了相应的法律制裁以外,还需要明确平台所承担的责任,确保处理造谣者的同时,也能警醒更多的平台勿做“帮凶”。我们做到了有法可依,提高监管效能,加强技术监督,才能更好做到有法必依,推动互联网更好涵养人们的精神空间。
为了吸引关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那些哗众取宠的小丑行径绝不能被原谅。重拳治理是为了更好守护亿万人网络世界的“同心圆”。积极、健康、向上的正向互联网才是人们所需,想利用互联网来博取利益和关注,任何逾越道德和法律的行为,都只会被封杀,这条红线已经画好,触碰便是无限期封禁!(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颂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