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职业闭店”乱象当休矣

2025年02月13日13:29

来源:大河网

2月10日起正式施行的《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相关条款直指“职业闭店”乱象,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消费市场环境。整治“职业闭店”乱象,本质上要管好预付式消费,通过管住预付资金,从源头防范经营主体恶意逃废债务,斩断“职业闭店”黑灰产业链条。

《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直指“职业闭店”等市场乱象,对明显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或者规避行政处罚,可能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司登记机关依法不予办理相关登记或者备案,已经办理的予以撤销。“办法”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公司登记程序,维护交易安全,让“职业闭店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套路”失灵,成为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的一把利器。

实施好《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斩断“职业闭店”黑灰产业链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

作为政府管理部门,首先要加强整治“职业闭店”市场乱象的制度建设,加快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将全部预付式消费统一纳入政府行政监管;其次,要建立健全对闭店公司强制审计制度、预付费消费监管平台风险预警机制、消费者投诉举报机制等,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预付式消费风险提示,从源头防范经营主体恶意逃废债务;再次,要厘清“职业闭店”与正常闭店的区别,对于经营主体寻找专业团队指导帮助合法合规进行市场退出的要给予支持,对于以逃废债务为目的的“职业闭店”行为进行精准打击。同时,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相关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强化协作联动,形成治理合力。

行业协会要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商家诚信经营,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存在“职业闭店”行为的商家进行公开曝光和联合惩戒。要加强对商家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商家的服务质量和诚信意识。宣传部门和各级媒体要加强对预付式消费市场和“职业闭店”现象的监督和报道,通过曝光和追踪报道,揭露不法商家和“职业闭店人”的欺诈行为,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消费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消费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引导消费者知情消费、理性消费、积极维权。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在进行预付式消费之前,要认真评估自己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做到谨慎选择、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追求低价和优惠而陷入预付式消费的陷阱。要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资金运转稳定以及商品服务质量好的商家,不要因商家的虚假宣传而冲动消费,更不要一时贪图便宜而大额充值。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留消费相关证据,向商家索要发票、收据等,保留历次消费打卡记录、与商家在线聊天记录等。如遇消费纠纷,要通过合法途径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治社会绝不能容忍“职业闭店人”采取各种欺骗手段“套路”消费者,绝不允许形形色色的“职业闭店”破坏来之不易的良好营商环境。斩断“职业闭店”黑灰产业链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伴随着各地监管法规的逐渐完善和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终结“职业闭店人”操纵“职业闭店”的日子也就为时不远了。(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许华凌)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