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激活麦田“智慧大脑”,绘就中原“粮”辰美景

2025年02月13日13:29

来源:大河网

2月10日,春光正好。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村民孔海瑞的麦田里,一台自走式打药机正展开机械臂来回穿梭,喷洒除草剂。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乃国之根基,关乎民生福祉与国家稳定。在广袤的华夏大地,农业现代化浪潮奔涌,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于麦田之中深度融入“智慧大脑”,为“中国粮”的稳固供应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精心绘制一幅充满希望的丰收画卷。

科技赋能,铺就智慧耕途。在周口市淮阳区曹河乡原种场与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的麦田里,智能农机奏响春耕的奋进旋律。自走式打药机凭借北斗自动导航与智能控制系统精准作业,大规模作业时每日可覆盖400多亩土地,成本降低一半。首邑农业300余台智能农机,借助信息采集设备迈向“无人化”自主作业。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河南将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计划新增10万台(套)以上智能农机装备,确保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0%以上。这些智能农机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生产效率,更标志着河南农业向智慧化、精准化大步迈进,在打造农业强省的同时,也为“中国碗”满满装上“中国粮”夯实基础。

精准监测,编织安全密网。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如麦田的“智慧心脏”,跳动着守护粮食安全的强劲节奏。通过卫星遥感监测,中心能敏锐捕捉麦田叶面积指数等关键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弱苗问题。河南为实现2025年粮食丰收,构建省、市、县三级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气象、土壤、病虫害等多源数据。目前,已覆盖全省80%以上的耕地,像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这样的监测站点星罗棋布。依托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变化、虫情动态,为小麦生长提供全方位“智慧呵护”,确保“中国粮”从田间到粮仓的全过程安全。

持续创新,注入永恒动能。首邑农业联合企业攻关新技术,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探索构建小麦生长精准管理模型,彰显河南农业对创新的执着追求。2025年,河南省将投入50亿元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种业创新、智慧农业技术研发等项目。全省计划新建10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农业技术迭代升级,从硬件设备革新到软件系统优化,再到管理模式创新,为“中国粮”的稳产高产与品质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耕者获益,凝聚信心力量。智慧农业让农民切实受益,孔海瑞的麦田因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每亩每季增产超100斤,年增收约300元,亩均节本增效达500元左右。为进一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河南出台系列补贴政策,2025年安排种粮补贴资金200亿元,比去年增长10%。同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培训50万人次以上,让农民成为懂技术、善经营的行家里手“新农人”。当耕作者、科研人员、经营者从智慧农业中尝到甜头,积极性高涨,为“中国粮”稳定供应筑牢群众基础,凝聚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磅礴力量。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征程中,河南激活麦田“智慧大脑”,以科技为笔、创新为墨、政策为锦,奋力书写“中国粮”的壮丽篇章,为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幸福生活筑牢坚实根基,绘就中原大地的“粮”辰美景。(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杜才云)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