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破“跑步机现象”,筑工作实效之基

2025年02月14日10:12

来源:大河网

在工作征程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忙碌的身影穿梭,各类会议接连不断,文件堆积如山,口号声震耳欲聋,可实际成效却差强人意。这种看似声势浩大、热火朝天,实则原地踏步、效果不佳的状况,恰似“跑步机现象”——看似奋力奔跑,却始终停留在原地。破除这一现象,成为提升工作效能、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埋头苦干,拒绝盲目忙碌。“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李大钊先生的这句名言,恰是对拒绝盲目忙碌的有力注脚。在工作中,不能只沉浸于忙碌的表象,而忽略了目标与方向。我们看到,一些干部整日忙忙碌碌,却不思考工作方法是否得当,目标是否清晰,如同在跑步机上机械运动,看似努力,实则毫无进步。领导曾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抓实干。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明确目标,制定科学计划,以务实的态度和有效的行动,将精力真正投入解决实际问题中,而非盲目忙碌、做无用功。

精准发力,杜绝表面功夫。“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工作成效绝非靠表面的花架子和漂亮的言辞堆砌而成。部分单位在工作推进中,热衷于搞大型活动、制作精美的宣传资料,却忽视了工作的本质和核心任务。例如,在一些扶贫工作中,个别干部将大量精力放在拍照留痕、撰写华丽的汇报材料上,而对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关注不足,扶贫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应将工作重心放在精准发力、解决实际问题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以精准的举措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创新求变,避免故步自封。“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工作方法和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如果一味因循守旧,陷入“跑步机现象”的泥沼,工作将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中,不断创新,突破传统理论束缚,成功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问题。我们在工作中,也应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模式,打破思维定式,以创新驱动工作效能的提升,实现从“原地踏步”到“大步向前”的转变。

久久为功,摒弃急功近利。“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工作成效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懈地努力。一些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因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便急于改变方向,频繁调整策略,最终一事无成。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以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久久为功的毅力,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除“原地打转”弊病,展工作奋进新貌;破“跑步机式”迷局,书事业发展新篇。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行动、创新的思维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在工作中真抓实干、精准发力,向着目标大步迈进,开创工作的崭新局面 。(唐山师范学院 冯雨恒)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