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上午,郑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河南省人民会堂胜利闭幕。与以往不同的是,当天千人大厅的会场放映了近期热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群众带来了一场轻松愉快的文化盛宴。“上午开会,下午看哪吒!”的话题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这一看似简单的“无缝转场”,实则蕴含着盘活公共资源的大文章,值得点赞与推广。
长期以来,像人民会堂这类大型公共资源,功能较为单一,主要服务于各类大型会议、重要活动。在会议活动的间隙,这些场地往往处于闲置状态。这种“沉睡”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形成鲜明反差。传统思维将这类场馆功能单一化、固定化,忽视了其作为公共空间的多重价值。而郑州市此次创新实践,打破了人民会堂的功能壁垒,利用会议结束后的空闲时段放映电影,让公共资源得到了更充分地利用。这不仅为民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共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再进一步看,盘活公共资源,不仅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更是城市治理智慧的体现。从社会层面来看,公共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如今,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提高,人民会堂放映电影,让民众在熟悉的场所体验到不一样的文化乐趣,增进了民众对公共资源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从经济角度而言,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人民会堂放映电影,可以带动周边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人民会堂“无缝转场”盘活公共资源多多益善。可以建立公共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将各类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闲置时间等信息整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公开,方便有需求的个人或组织查询与申请使用。比如,体育馆在赛事间隙,可以向社会开放,供市民举办文艺演出、体育培训等活动,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就能快速实现资源对接。
也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资源运营。政府可以通过合作、租赁等方式,引入专业的文化、体育等运营机构,对公共资源进行多元化开发。以图书馆为例,可与文创企业合作,在馆内开设文创产品展示区,既丰富图书馆的功能,又为文创企业提供展示销售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还可以根据不同公共资源的特点,开发特色服务。像历史建筑这类公共资源,可以结合其历史文化背景,开展文化讲座、主题展览等活动,让历史建筑“活”起来,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
郑州市人大会议闭幕后在河南省人民会堂放映《哪吒 2》,只是盘活公共资源的一个生动案例。期待更多的公共资源能够实现这样的“无缝转场”,通过创新思维和有效举措,让公共资源在服务社会、满足群众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让城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