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未映先火”“开票即秒空”“‘急急如律令’怎么翻译好”“海外华人为哪吒打call”……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近期开始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上映,受到海外观众尤其是华侨华人影迷的追捧。
凝聚海外华人文化归属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后便受到海外观众尤其是华侨华人影迷的热烈追捧。在悉尼,看“哪吒”成了华人圈最火的“打卡”活动,很多人还拉着孩子去影院感受“吒儿”的“燃”力。华侨华人对这部电影的兴奋与自豪溢于言表,“这是全球华人的骄傲”等话语不绝于耳。究其原因,哪吒本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影片中展现的中国式家庭伦理中无条件地接纳与牺牲,触动了华侨华人共通的亲情体验。同时,电影中类似龙族的身份认同问题,也让华侨华人群体产生对跨文化身份的思考。哪吒“自我怀疑——觉醒——蜕变”的成长路径,满足了大家的心理期待。可以说,《哪吒2》就像一条无形的线,将海外侨胞与故乡文化紧紧相连,引发他们内心深处浓厚的文化共鸣。
打破西方叙事话语霸权。《哪吒之魔童闹海》可不只是华人的心头好,还收获了许多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老外”影迷。在美国权威电影IMDb平台,影片评分已升至8.3分。许多影评关注到电影区别于传统善恶二元对立的剧情叙事,展现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对人文内涵的认同。不少外国观众表示,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体现了中国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精神,电影还隐喻着世界正在发生的事,虽然文化不同,但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是相通的。影片以青少年成长为故事主线,叛逆与责任的主题具有全球普适性,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接受。而且,其叙事与西方道德化的善恶二元对立不同,哪吒的逆天改命靠的是与他人的“共同奋斗”,这种叙事触动了全球青年影迷的心。《哪吒2》成功在西方叙事壁垒中“划开了一个口子”,让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故事。
搭建全球文化交流桥梁。电影中诸多中国文化符号展现得淋漓尽致。“三昧真火”“玉虚宫”等神话元素化作视觉符号,降低了外国观众理解中国文化的门槛。它先让观众通过直观感受体会其中的情感,再慢慢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巧妙地避免了文化隔阂。同时,电影用中式哲学价值观辩证表达观点,拒绝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断,为全球观众提供了多元的思考空间。这就好比给外国观众递上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让他们透过这个窗口欣赏到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一面。以中国神话为容器,注入全人类共通的情感与哲思,这场视觉盛宴既是中国文化的展现,也是人类情感的交融。《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海外的成功,无疑是中国电影输出文化、提升影响力的生动范例。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海外的火爆,是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的生动注脚,也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场精彩实践。希望未来有更多像《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作品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可能。(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明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