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破除同质化藩篱,激活乡村民俗产业内生动力

2025年02月17日11:55

来源:大河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民俗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当前乡村民俗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已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乡村民俗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各地“一窝蜂”式开发,同质化现象日益凸显——从千篇一律的“小吃街”到雷同的民俗表演,从“网红打卡点”的批量复制到缺乏深度的文化体验,乡村民俗产业正陷入“特色缺失、竞争内卷”的困境。乡村民俗产业的开发缺乏科学规划和深入的市场调研,许多地方盲目跟风,简单模仿成功模式,未能充分展现本地特色,导致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营销同质化。

同质化严重影响了乡村民俗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降低了旅游体验,影响了产业的长期发展。大量相似的产品、服务和营销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导致游客体验感下降,重游率降低。如何破解同质化难题,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乡村民俗产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要解决乡村民俗产业同质化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各地应深入挖掘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消费需求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深挖文化根脉,打造差异化IP。其次,要加强科学规划和市场调研,避免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推动“民俗+研学”“民俗+康养”等跨界融合,开发深度体验产品。此外,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乡村产业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形态、产品和服务,避免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乡村民俗产业同质化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对文化根脉的忽视与创新能力的不足。

唯有将“乡土气”转化为“时代感”,以文化独特性筑牢产业根基,以创新思维激活发展动能,才能实现从“千村一面”到“一村一品”的跃升。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未来,期待更多乡村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在差异化的赛道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振兴故事。(烟台大学 侯敏瑞)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