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良法善治的“主战场”,强基固本是党建赋能社会治理的“必答题”。强基层、强基础,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推动和保障。基层的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可以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助力富民兴村由理想变为现实。
心无旁骛,种好“责任田”。曾几何时,农村及社区干部职能不清、权责模糊,再加上一些职能部门随意下派任务,基层干部往往疲于应付,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制作履职清单、理清职权边界,可以让基层干部更加精准高效地履职尽责。明确岗位清单,细化岗位职责,让村干部清楚哪些是分内之责、哪些是额外任务,进而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应该做的。持续为基层减负,也为基层干部凝神聚力干事创业提供了可能。
倾注心血,满足群众需要。村干部处于宣传政策、服务群众、末端落实的最后一环,需要干的工作千头万绪、与群众的联系千丝万缕,因此离不开强有力的干事创业机制保障。通过建立相关机制,在提升工资待遇、拓宽成长渠道的同时,可以不断提升村干部的职业归属感和岗位荣誉感,从而焕发出一种立足岗位自我加压的自觉,从而更好地履职尽责、高效为民服务。
人才集聚,事业鼓起风帆。事业成功靠大家,乡村振兴靠人才。实现产业兴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目标,离不开一支敢于攻坚、善打硬仗、乐于奉献的精兵强将。把选拔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贯通起来,用人才之能助力共富之梦,用党建之力赋能乡村之变,通过不断拓展视野、完善机制、延伸链条,从而实现完善梯队建设和基层党建发展的“双赢”之效。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完善基层治理的治本之策。坚持党建引领“强双基”,让基础更牢、基层更稳,找出良法善治“红色答案”,交出富民兴村“满分答卷”,让幸福美好新生活由心中远景变为眼前实景。(申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