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清单”是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问题清单、履职清单、民生清单……”从任务分解到责任落实,清单让各项工作变得更加清晰、有序、务实、精准,建清单是优化基层治理、解放基层干部的破局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重清单、轻成效”、只“诊脉”不“开方”的现象。清单问题列而不改,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求深求细,热衷“材料秀”“清单秀”。一些地方的清单看似详尽完备,却在执行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导致任务无法落地,问题得不到解决。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建清单”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达成目标,但如果只注重清单的形式,而忽视了实际成效,即使列出再长、再详细的清单,报送后便束之高阁,不了了之,难以发挥清单真正的作用,最终沦为“一纸空文”,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也让群众对政府工作产生了不信任感。“建清单”是手段,“建成效”才是目的。注重清单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清单内容,确保清单能够真正反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专家学者的意见,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召开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要点,(张海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