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激活内需新引擎 共筑消费新高地

2025年02月20日17:26

来源:大河网

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需求的起点。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消费环境的质量不仅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感,更成为激活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变量。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这一方案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也为激活内需潜力、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破局的关键期,传统增长模式增速变缓,内需市场蕴藏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从“网红店”排队打卡到县域市场消费升级,从新能源汽车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到银发经济、冰雪经济等新赛道崛起,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力。但也要看到,消费领域仍存在堵点:一些商家重营销轻品质,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预付式消费“跑路”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同细沙淤塞河道,若不及时疏通,可能影响内需活水畅流。三年行动方案以问题为靶心,从强化监管到优化服务,从城市到乡村,为消费环境“清淤疏浚”,正是扩大内需战略的精准落子。

筑牢消费公平的基石,才能让群众敢消费、愿消费。优化消费环境,核心在于构建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市场秩序。方案中强调的“整治市场交易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等举措,正是要通过破除隐性壁垒、打击违法行为,让不同规模的企业在阳光下公平竞争。近年来,一些平台企业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等垄断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选择权,更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对此,行动方案以法治化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最终实现“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良性生态。

以供给升级点燃消费热情,是扩大内需的深层逻辑。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早已跨越“温饱”阶段,转向追求品质化、个性化、绿色化消费。无论是智能家居的普及、绿色产品的热销,还是文旅融合的新业态兴起,都折射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行动方案提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目标,正是要引导企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以品质和创新赢得市场。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从续航能力到智能驾驶技术,每一次产品迭代都离不开企业对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当供给端与需求端形成良性互动,消费便能从简单的交易行为升华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力量。

打通城乡消费“双循环”,是释放内需潜力的战略空间。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县域市场蕴藏巨大消费潜能。但在部分农村地区,物流“最后一公里”尚未畅通,售后服务网络存在盲区。方案提出“放心消费美丽乡村联建”“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正是要破解二元结构难题。广西某县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让瑶山竹笋48小时直达北上广餐桌;河南开展“家电服务下乡”行动,企业在乡镇设立共享维修点,农村家电投诉量大幅下降。这些实践表明,当城乡消费鸿沟逐步弥平,下沉市场就能成为扩内需的新增长极。

中国经济的巨轮正在穿越风浪,扩大内需既是“压舱石”,也是“推进器”。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绝非权宜之计,而是立足长远的制度性安排。它传递的不仅是提振消费的信心,更是中国经济向内求索、向上突破的决心。当消费环境的阳光雨露滋养每一寸市场土壤,当14亿人的消费活力充分涌流,中国经济的韧性必将更加彰显,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这不仅是经济的突围,更是一个大国对人民向往的郑重回应。(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铁)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