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成功对中国文化自信“崛起”具启迪意义

2025年02月20日17:28

来源:大河网

  2025年春节档期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一经推出便迅速点燃市场。到2025年2月18日,哪吒电影已经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的重大突破。

  《哪吒2》的爆火并非偶然,它反映出中国电影在传统文化创新、特效技术打磨以及情感价值观输出等多方面的突破和进步,对中国电影发展和民族文化自信有着深远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与思考。

  文化基因的“解构与重生”:从“神童”降生到“魔童”转世。哪吒系列电影以中国传统神话为蓝本,在中国传统神话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改编。传统哪吒形象被剥离“神性”,赋予“魔童”身份,以反叛少年的视角重构成长叙事,既保留了“剔骨还父”的反抗内核,又将传统忠孝伦理转化为个体生命价值的现代追问。以第2部为例,哪吒闹海在延续上一步的风格与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内涵,展现了其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新挑战,让剧情紧凑且富有张力,也让群众沉浸其中,如痴如醉。

  技术赋能下的“视觉征服”:从文化自卑到技术自信。在技术创新方面,《哪吒2》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影片运用了最新的动画制作技术,在画面质量、特效呈现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特效设计方面,将诸多传统文化和现代场景进行深度融合。例如,电影中融入了敦煌壁画、徽派建筑等传统元素,却以赛博朋克式色彩重构,形成独特的“新国风”视觉语言。这种富有中国色彩的技术革新为中国电影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情感共鸣的“价值共振”:从文化迎合到价值输出。在情感共鸣方面,电影中的哪吒被称为“魔丸转世”,这种“身份焦虑”引发了当代青年的共鸣,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给当下年轻人指出了解决焦虑的出口和途径。敖丙的“族群使命”则隐喻全球化中的文化认同危机,影片通过“对抗-共生”的叙事完成对个体价值与社会责任关系的哲学思辨。在文化输出方面,《哪吒2》区别于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影片强调反抗命运的个人价值,同时保留“舍身救世”的集体主义底色,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入世担当”。

  《哪吒2》的成功启示着我们,文化自信并不等于固步自封,而应在创新中彰显特色,在开发中展现魅力。只有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结合现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才能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孟君)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