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一端连着党和政府,一端系着群众冷暖。2月17日,省委书记刘宁带头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来到省信访局接待来访群众,研究解决问题。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既可以消气,也可以通气,关键是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
河南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百姓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如何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是中原大省在推进高效能治理道路上的必答题。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对于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改进工作、更好服务群众意义重大。在河南这样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做好信访工作,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更是推进高效能治理的关键所在。
做好信访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信访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勇于扛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信访工作始终,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来访群众当家人。像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带头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就是在以实际行动彰显对信访工作的重视,为广大干部树立榜样,引领大家切实把责任落到实处,以解决信访问题的实际成效践行为民宗旨。
做好信访工作,要畅通诉求表达通道。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我们必须珍视这份信任,确保群众的声音能够被听到、被重视。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信访渠道,除了传统的来信、来访方式,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让群众能够更便捷地表达诉求,实现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另一方面,要规范和完善信访事项办理程序,确保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做好信访工作,要提高工作本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信访干部队伍。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信访问题,信访干部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策法律运用能力、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使信访干部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探索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解决矛盾的方法,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做好信访工作,要强化党建引领。党的领导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要探索创新党建引领信访工作的途径和载体,将党建工作与信访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干部在信访工作中冲在前、干在先,密切联系群众,及时了解并反映群众的意见诉求,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信访工作优势。
此外,河南省在推进信访工作过程中,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人口大省的特点和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对于涉及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的重点问题,要加大关注和解决力度,集中力量攻克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建立健全信访事项监督评价机制,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升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做好信访工作,答好为民答卷。信访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在河南这样的中原大省,只有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在推进高效能治理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答好新时代的为民答卷。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信访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信访工作,让信访工作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 “连心桥”。(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