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宗祠规范管理。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完善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规范农村演出市场,深入整治低俗表演活动。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反对封建迷信。
中央“一号文件”以强基固本谋求乡村振兴,送出了系列惠农“大红包”。其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是温暖的民生关怀,彰显浓浓“民生情怀”,如温暖的春风吹遍希望的田野,凝聚起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娶亲纳征,本是我国传承千年的结婚习俗,彩礼既是确定婚姻关系,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然而,高额彩礼却将这种“情感表达”演变成了“物质交换”,甚至是“谋财手段”,让彩礼走了形、变了味,成为部分家庭难以承担之重,甚至引发了矛盾与冲突,败坏了社会风气,让纯朴的乡风变得势利、庸俗和低调,全没了沾喜庆、祝吉祥的礼仪文明之风,让农民背上了沉甸甸的“彩礼债”,成为农民说不出的痛。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村高额彩礼,旨在移风易俗、减轻群众人情和经济负担,促进婚姻的平等和健康,防止因彩礼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和不良现象,提高农民幸福“成色”,释放出重农强农强烈信号。然而,移风易俗绝非一日之功,既需要“关键少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降低农村彩礼负担;又需要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引导亲朋好友及身边人,坚决对高价彩礼说不,“堵”住哄抬彩礼、索要高价的可能性,积极培育文明乡风,以清风正气有效抵制歪风邪气。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治理“高额彩礼”既是任务书,更是军令状,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引导与监管力度,健全制度规范,加强婚恋服务,治理高额彩礼,营造喜事新办的浓厚氛围;又要发扬传统、荡涤陋习,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让农村焕发出蓬勃向上、积极向善的文明新气象,激荡起乡村振兴的澎湃春潮。(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鸣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