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年初以来,由“杭州六小龙”所引发的人工智能产业和科技创新势头的高歌猛进之潮,不用说多年来民营经济和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深度延展之潮,不用说文旅融合、民生改善和区域协调的交相荟萃之潮,不用说数字改革、浙里快办、一网通办的效能加速之潮,也不用说追溯往昔、人文厚重悠远、视野开通万方的积淀传承之潮。
之江东流向大海,钱塘潮当惊世界殊,浙江本身就是潮,浙江就是这么潮。浙江为啥这么潮,要比“浙江为啥这么富”,能成为一个有待认真研究的课题。从理论上如何推演,属于纯学术问题,就一般感知和个人体验来说,则可能成为一项饶有趣味的公共话题。
我喜欢的一个摇滚乐队,虽然成立二十多年,但一直不温不火,算是文艺青年的一点念想吧。去年,居然在浙江人民大会堂开了一场演唱会,真有点超乎想象。吉他、贝斯、键盘、架子鼓在大会堂这通折腾,台上台下都嗨翻了天。与大型户外音乐节或体育场演唱会相比,这场在大会堂举行的摇滚演出,实在让人感到心潮澎湃。欧洲的室内乐是西装革履、礼服翩翩、正襟危坐的雅兴,而会堂的演唱会,则表明摇滚乐,可以让每个人尤其是普罗大众在会场里重温青春,且听且歌且欢笑,让生活更美好。潮纳百川、兼容并包,不却微尘、不拒细流,浙江,就是这么潮。
很小的时候,家乡有一种称谓很流行,“浙江蛋”,当然多少有不友好的意思。但是这些最初在县城、集镇上从事缝纫、沙发和小商品贸易的浙江人,真的完全激活和改变了乡村商业生态和日常话语。他们拖家带口,小小的营业房内,一面是孩子们用方言打闹哭泣的声音,一面是始终微笑的掌柜的用听来具有播音腔的普通话,与朴实善良的乡村顾客们讨价还价。他们对当地县城和乡村生态的无缝融入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以至于有些老主顾或邻居们的红白喜事,他们都自觉主动地上门帮忙,完全照着大西北的礼数。随山就势、入乡随俗而不失勤俭耐苦、聪明圆通之本性,哪怕远足千万里,一个浙江人就是一个暖光点、燃灯者,浙江,就是这么潮。
随手浏览浙江几个地方的党委、政府网站,发现宁波、杭州、嘉兴等地无一例外都有大红背景的“进入老年模式”板块提示,绍兴则有大号字体的“关怀版”,温州更是“关怀版”与“老年专区”并存。浙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省份,早早起身未雨绸缪,从“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到“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浙江提供的是全流程的服务保障体系和韧性支撑系统,也包括,不断擦亮“浙里康养”金名片,搭建“一老一小”服务场景,积极构建“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从政府网站和信息服务、数字助老等方面用心搀扶“夕阳红”,难怪多年来浙江老人幸福感指数持续上升。以人为本、以心换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一个地方对待老年人的态度,能够体现一个地方的涵养、气质、品格和未来。因为矢志不渝地敬老爱老尊老重老,所以才能永远年轻、充满活力、内心滚烫、优雅依旧。浙江,就是这么潮。
浙江为啥这么潮,在求解询问中,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真真切切地体验和认知、观察和感受,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人生海海,大潮奔涌,在这不回头不抱怨不迷航的时代行旅之中,你、我、他,我们又该如何像浙江人一样,读懂潮流、洞悉潮流、赶上潮流、引领潮流呢?(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