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政务短视频逐渐成为政府宣传、信息公开的新渠道。在数字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政务管理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政务应用程序、视频打卡等形式无疑成为提升工作效率、加强监督的重要方式。然而,当这些工具被过度使用甚至滥用时,便衍生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视频秀”,其严重带偏基层的“实干风”。拍视频这一行为却逐渐异化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错误的政绩观作祟。部分领导干部将政务短视频视为展示政绩的“新舞台”,认为通过华丽的视频包装可以迅速提升个人形象和部门业绩。这种错误的政绩观驱使他们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视频的数量和“点击率”,而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成效和群众的真实需求。这种错误的政绩观驱使他们将大量资源和精力投入拍视频等表面工作中,而忽视了基层工作的本质和初心。
根深蒂固的旧习气。长期以来,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并未得到根治。分领导干部习惯于搞“面子工程”,热衷于搞形式、走过场。而政务短视频的出现恰好为这些旧习提供了新的“表演”平台,形式主义问题在新的媒介形式下得以延续和变种。
考核机制的局限性。现行的部分考核机制过于注重表面形式和短期成效,而忽视了对实际工作过程和长期效果的评估。这种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拍视频等形式主义行为,使得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制作和发布视频,以应对上级的考核和检查。
谨防基层热衷公务短视频成为新形式主义,首先是要完善考察方式。通过实地走访、倾听民意等方式,综合研判实绩,合并考核指标同类项,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其次是要引导基层干部以实干代替拍照。把精力用在为群众干实事、解难题上,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最后要利剑高悬。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亮剑,坚决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生存的土壤,让实干家、奋斗者有舞台,让基层工作回归本质,坚决杜绝“视频秀”带偏“实干风”。(西南政法大学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