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陕西一旅行社意图组织穿越鳌太线,12天连发11次广告被罚5万元”一事。2月25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被罚的陕西时光机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志平,他向记者解释其公司从未组织穿越过秦岭鳌太线,此次被罚主要是因此前发布了组织穿越东梁、箭峪岭等线路的信息,而这些线路属于秦岭核心保护区。“我们认可此次法院对我们的处罚,并且已经调整公司的经营方向。”
不管是被誉为“死亡率最高的徒步线路”鳌太线,还是秦岭区域牛背梁、鹿角梁、光头山、顶棚梁,都属于《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明文禁止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擅自进入、非法穿越的秦岭核心保护区,这一点必须明确、不容含糊。有关报道有点误传的成分,但焦点信息并没有问题。
在秦岭核心保护区组织非法穿越,公开、反复打广告,属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且是试图拿部分“无知”驴友特别是年轻人、大学生的生命健康风险做生意,必须受到依法严惩。在这方面,宽是害,严是爱。近年来多起悲剧事件已经证明,现有行政机关劝诫和行政处罚的威慑力度远远不够,组织人员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违法穿越、登山活动依然屡劝不听、屡禁不止。那么,就该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公共利益,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由人民法院采取司法惩戒措施,让违法穿越组织方该赔钱赔钱、该道歉道歉、该赔钱赔钱、该罚款罚款,该从重从重,真正让法律“长牙带电”,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公平正义。
司法权威不容挑衅。报道中这家旅行社在1月21日收到法院下达的要求其立即停止组织人员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开展穿越、登山活动的“禁止令”之后,并没当回事,也许是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作为全省首批诉前禁止令之一的意义所在,自1月24日起至2月4日,12天内连续发布11次广告信息,这就属于明显的违法行为,理当受罚。此次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法院采取司法惩戒措施或将带来警示效应,有此想法或者之前有关此类行为的旅行社,可能就要引以为戒,毕竟,与一纸“通告”相比,雷厉风行动真格的一纸“禁止令”可是真会带来适度痛感。
法律本身是一种教育。禁止令就是最好的劝世方。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陕西首次运用司法惩戒措施惩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做法,也是力度与温度并存,考虑到有关旅行社“积极悔改并自愿接受处理,主动缴纳罚金”,依法从轻处罚,这就体现了司法惩戒是要把违法者“打疼”,但并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缴纳罚款之后,相关旅行社负责人还现身说法,表明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是违法行为,已调整之前靠所谓“稀有路线去差异化经营赚钱”的做法,希望户外爱好者引以为戒,不要再去触碰生态红线。旅行社和相关从业机构只要遵守法律、敬畏自然,远离生命禁区、守护秦岭安宁,只做符合规定的户外产品、长线旅行、亲子旅行、团建定制等,依然会有很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可能,也会为更多人亲近自然、走进春天牵线搭桥、助力赋能。(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