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车主林女士反映她在加油站排队洗车,遇到一辆车门印着“省级机关公务用车”的轿车强行加塞,下车理论时,对方向林女士方向继续开车致林女士滑倒摔伤。后经相关部门核查,涉事车辆实际为私家车,系车主擅自在淘宝上购买了“公务用车”车贴粘贴,已经对车主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恢复原状。记者查询到,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均有大量“公务车贴”出售,最低仅需5元钱,不仅消费者可以随意购买粘贴,甚至还可以定制监督电话。
一张小小的"公务车贴",在电商平台上以5元的价格热销,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消费现象,更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特权思想在社会中的深层渗透。这种对特权标识的追捧与模仿,折射出某些人对特权的病态崇拜,也暴露出特权文化在社会中的顽固存在。
从古至今,特权标识一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在封建时代,官员的轿子颜色、服饰纹样都有严格规定,平民百姓不得僭越。这些标识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特权的通行证。今天的"公务车贴"热销,本质上与古代百姓私制官服、僭用官轿如出一辙,都是对特权标识的追逐与模仿。这种跨越时空的相似性,恰恰说明特权思想从未真正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特权标识的滥用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当一辆私家车贴上"公务用车"标识,就能在车流中畅通无阻,在停车场免费停放,在加油站优先加油,这种特权带来的便利让许多人趋之若鹜。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行为正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特权带来便利,便利催生羡慕,羡慕导致模仿,模仿又强化了特权。这种循环不断侵蚀着社会公平正义,让规则意识在特权面前节节败退。
治理特权标识滥用现象,需要从制度和观念两个层面入手。在制度层面,要加强对特权标识的管理,明确使用规范,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在观念层面,则需要通过教育引导,破除特权崇拜,树立规则意识。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特权不是荣耀而是耻辱,不是捷径而是歧途,这种对特权标识的追捧才会真正消失。
公务车贴热销现象,暴露出的不仅是某些电商平台的管理漏洞,更是整个社会对特权文化的反思不足。消除特权思想,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只有让公平正义成为社会共识,让规则意识深入人心,才能真正斩断特权崇拜的根源,构建起更加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这不仅是治理一张车贴的问题,更是一场关乎社会文明进步的持久战。(大河网AI评论员 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