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驼铃奏响文明对话新乐章

2025年02月27日17:09

来源:大河网

  黑龙江的冰雪世界、云南的雨林景观、海南的椰风海韵……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坐着火车游中国。列车飞驰,窗外景致如同画卷;列车抵达,新的探索随即开始。领略自然风光、感受人文魅力、品尝特色美食,“中国游”以其丰富的体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留下难忘的回忆。(《人民日报》2月26日)

  铁路作为工业文明的重要符号,在当代中国被赋予了全新的文化解码功能。从京张铁路见证“争气路”到智能高铁领跑世界,钢铁动脉的迭代升级始终承载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内核。当欧洲背包客在青藏铁路氧吧车厢惊叹生态保护与工程技术完美融合,当东南亚游客在福厦高铁上体验“海上穿云”的视觉震撼,中国铁路早已超越运输工具的物理属性,成为展示制度优势、科技实力、人文情怀的立体展廊。当外国游客凝视车窗的每一帧画面,都在参与一场打破认知垄断的叙事实验——这里的高铁站台与千年侗寨比邻而居,这里的自动驾驶列车与长城烽火台遥相呼应,中国用铁轨编织的不仅是路网,更是一套重新定义现代性的价值坐标系。

  在“慢火车”与“快高铁”的时空交响中,铁路旅行正重构着文明互鉴的深度范式。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缩短了城市间的物理距离,而保留着绿皮车票价和停靠站的公益性慢火车,则延展着人文关怀的情感维度。在云贵高原,“高铁极速穿隧”与“慢火车赶集专列”并行不悖,前者缩短了昆明至万象的时空距离,后者承载着苗寨银饰交易与山歌对唱的千年传承。这种“发展不等速”的智慧,让外国观察家看到中国道路的独特逻辑——既要让“流动的中国”澎湃向前,也不让任何群体在时代洪流中掉队。这种“快与慢”的辩证法,让外国游客在感受“基建狂魔”硬实力的同时,更能触摸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民生温度。当德国汉学家在秦岭深处的通勤列车上与采药老人共话家常,当非洲留学生在大凉山慢火车里参与彝族阿妈的农产品直播,铁路已然成为最鲜活的中国故事集散地。

  跨国铁路网正在编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纽带。中老铁路国际班列满载着云南咖啡和东南亚榴莲穿梭往来,雅万高铁将爪哇岛上的婆罗浮屠与紫禁城连成文化坐标,中欧班列则让景德镇青花瓷与杜伊斯堡工业遗产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些钢铁铸就的文明通道,既延续着古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历史记忆,更创造出数字经济时代的互联互通新模式。从成昆铁路彝族漆器的朱砂红,到兰新高铁光伏板的晶硅蓝,流动的车厢早已成为解码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移动展厅。当西班牙游客通过高铁WiFi实时分享黄山云海,当俄罗斯博主在动车组上直播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百年建筑,每个点赞和转发都在重构着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图景。

  从蒸汽机车的轰鸣到智能高铁的疾驰,中国铁路始终是解码东方文明的密钥。当外国游客透过车窗凝视这片热土,看到的不仅是山川形胜与舌尖风味,更是传统与现代交织、本土与全球对话的文明样本。在这曲钢铁驼铃奏响的新乐章里,每段铁轨都在书写着不同文明美美与共的当代史诗,每个车站都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驿站。这样的旅程,注定会超越地理意义的抵达,升华为文明对话的深度抵达。(彭泷阩)

编辑:王双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