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5日在浙江杭州召开全国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现场推进会,会议部署2025年“校园餐”管理重点任务时提出,2025年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将畅通师生意见反映和投诉机制,推动中小学校普遍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强化家长监督作用。
“校园餐”事关学生安全健康成长,在质量和安全方面不能出任何问题。保障“校园餐”质量和安全重点是基础设施到位、餐饮食材及加工管理安全到位。基础性保障如食材、加工质量安全等通过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强化技术支撑和过程监督容易做到,但中间如果监督行为不到位、监督质量不高,“校园餐”质量和安全往往就会出现漏洞,更让人担忧。
现实中,监督“校园餐”主要作用力量来自职能部门和学校专业监督、师生监督和家长监督。但作为对孩子安全健康成长最在意,对孩子餐饮最关注最上心以及承担监护角色的家长,对“校园餐”最有发言权,也最有监督主动和积极性。因此,通过成立膳食委员会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学校膳食监督管理,强化家长监督作用,无疑是值得期待的治理给力和保障到位。
让家长监督发力,关键要做到让家长能发力、会发力、有载体、有途径、有监管体系。目前可以依托建立学校膳食委员会机制,以完善监督制度为基础,积极对膳食委员会成员开展健康“校园餐”专题培训,让膳食委员会成员尤其是家长知道如何科学评价和监督“校园餐”餐券,知道如何辨别评价“校园餐”质量,学会通过现场陪餐、采购进料程序监督、加工行为评价、食品质量评判、科学沟通了解学生就餐状况等,让监督发力有的放矢。
让家长监督发力聚焦“校园餐”治理,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主动创设条件机会以及载体。比如每学期拿出一定数量餐饮工作岗位和志愿者岗位等面向家长招聘,比如定期组织召开膳食委员会会议和开展陪餐活动,比如建立完善校园餐饮质量投诉举报热线以及相关查处追责过程邀请家长专项参与制度,比如推行“校园餐”家校定期沟通通气会制度等,让每个家长都能有机会有条件有途径参与“校园餐”监督监管。
食品监管和教育部门要主动而为,为家长监督发力聚焦“校园餐”治理提供条件和空间,除了设立职能部门“校园餐”问题专项治理信息投诉受理渠道外,还可以采取聘请家长志愿者等方式,实行“异校监督”“跨校监督”“对比评价”或通过组建“家长抽查团”等监督模式,督促各学校主动提升餐饮服务质量,确保“校园餐”安全。(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许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