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菜农专线”见证民生温度

2025年02月28日14:05

来源:大河网

凌晨五点的吉安市新干县七琴镇,星光未褪,菜农们肩挑的扁担在公交站台前轻轻摇晃,竹筐里青翠欲滴的菜叶还沾着露水。当新能源大巴的灯光划破夜幕,这场持续了千余天的“绿色迁徙”再次启程。从 8 元到 1 元的票价变革,不仅缩短了 40 公里的物理距离,更丈量出民生工程的温度刻度。

2025年1月24日新干县七琴镇  张若琪 摄

这趟“菜农专线”是新干县惠民政策的具象化表达。公交公司主动将首班车提前至凌晨五点半,引进底部大容量新能源车辆,在新干县城农贸市场开辟免费摊位,每个细节都凝聚着公共服务的人性化考量。当留守老人颤巍巍地挑着扁担上车时,乘务员搭把手的瞬间;当车厢里飘散着泥土芬芳的蔬菜与乘客的闲话家常交织时,公共服务不再是冰冷的制度条款,而是有了触手可及的温暖质感。

车轮滚滚中,城乡要素流动的壁垒悄然消融。原本困在田间地头的时令蔬菜,随着公交线路的延伸涌入城市餐桌,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菜农日均增收几十元的背后,是城市消费需求与农村供给能力的高效对接。这条公交线已然成为城乡融合的毛细血管,让“双循环”的血液在最基层畅通流淌。

2025年1月24日新干县七琴镇  杨浩 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三年来两万人次的运送数据,见证着基层治理的为民初心。从票价改革到线路优化,从车辆更新到市场配套,看似简单的公交服务链,实则串联起就业增收、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多重政策目标。当七琴镇的芹菜与神政桥乡的香葱在车厢里相遇,当菜农数着卖菜所得露出笑容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交通工具的功能迭代,更是执政理念的价值升维。

夜幕中的公交车仍在准时出发,它承载的不仅是沾着晨露的蔬菜,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当公共服务真正俯下身倾听大地的心跳,当政策设计能够感知扁担的颤动,这样的民生工程便超越了简单的交通功能,成为丈量社会文明进程的温度计,标注着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坚实脚印。这趟开往黎明的公交告诉我们:最动人的发展故事,往往就藏在菜篮与车轮的协奏曲里。(余翔)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