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面对暴雪,我们应多些理性和耐心

2025年03月04日09:42

来源:大河网

2025年3月2日,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雪突袭山东,多地相继发布红色预警,积雪深度逾越15厘米,京沪高铁、济青高铁等多条线路遭受影响,部分列车不得不晚点或停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铁路部门迅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除雪破冰、调整列车终到站、提供免费退改签服务,全力应对。

此次三月暴雪,实属罕见。济南市区一小时内降雪量高达8毫米,淄博张店区累计降雪量更是超过18毫米。积雪厚重,压垮树枝,阻断道路,就连高铁轨道也被冰雪覆盖。社交媒体上,“暴雪列车晚点”成为热搜,有人质问“铁路部门为何不提前预警”,有人抱怨“退票流程麻烦”。这些情绪背后,是普通人面对突发变故的无助与焦灼,但是面对天灾,我们更需要多些理性和耐心。

作为旁观者和武汉冻雨的亲历者,我深能理解这种焦虑。行程延误意味着工作计划打乱、亲人团聚推迟,甚至因此“错过一个亿”。但将无助与焦虑转化为现场的情绪宣泄、网络上的激烈指责,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无法让雪停、冰化。这种情绪还可能伤害那些默默付出的群体。在济南西站,几个“冰人”在完成故障处置后,立刻赶往下一个作业地点;在济南东站,公交司机通宵待命输送千余名滞留旅客;在铁道线上,检修人员顶着刺骨寒风,攀上接触网清除异物……如果他们看到那些宣泄和指责,会有多寒心。

这种情绪的根源,或许在于中国铁路作为“优等生”的形象,让公众对“准点”有了近乎苛刻的要求;科技的进步,也让人们产生了可以与大自然抗衡的错觉。天灾不可抗,人力有穷时。此次寒潮具有“影响范围广、降温猛烈、降水相态复杂”的特点,其极端性在历史同期罕见。高速封闭、飞机停航,天灾之下,在暴雪面前,任何交通系统都难以独善其身。而大部分高铁虽然晚点,但仍在坚持运行,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铁路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停运几趟列车很简单,难的是在风雪中继续前行,保障民众出行的权力,是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风雨无情”是自然的法则,“人间有义”却是文明的选择。从2008年雪灾到2024年的冻雨,中国铁路在天灾面前从未放弃过一名旅客,全力以赴让风雪中的旅程更加安全、顺畅。下一次类似事件出现时,愿我们能少一分戾气,多一分体谅;少一点指责,多一点静待。因为应对天灾的最佳方案,从来不是技术的完美无缺,而是所有人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席忠翔)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