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以“花”为媒,激活消费新引擎

2025年03月04日17:08

来源:大河网

花有约,春意浓。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春日模式,繁花似锦的景象不仅点燃了人们踏青出游的热情,更以“花”为媒,催生出“春日经济”的蓬勃生机。从赏花旅游到消费市场,从产业链延伸到生态保护,春日经济正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从“节气传承”到“精神共栖”。文化觉醒正在重塑消费深层逻辑。传统文化不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可以与现代生活共生的活态基因。苏州博物馆推出“明式家具春日雅集”,让游客在曲水流觞间体验古代文人赏春之趣。春日,不再是一个“节气”的代名词,而是现代人安顿心灵的精神坐标,春季作为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节点,清明祭祖、踏青赏花等习俗通过创新形式焕发新生,人们在参与中深化对家族情感与自然伦理的认知。不少地方将农耕文明与现代美学融合,构建起城乡共享的文化空间,唤醒集体记忆中的田园诗意。春日经济“新”形态正在以文化为纽带,将物质消费升华为精神满足,在提振消费信心的同时,构建起更具韧性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

从“数字赋能”到“场景再造”。当万物萌发的季节遇上技术跃迁的浪潮,春日经济正以数字之翼舒展新的可能。物联网传感器在田间编织起感知网络,让每株作物都能享受精准灌溉的“智慧SPA”;云端平台搭建起产销直通的虹桥,助农直播间的春茶香飘进千家万户;AR导览系统让古镇青石板路化作穿越时空的数字长廊,让传统文化在虚实交融中焕发新生。更可喜的是,碳足迹追踪技术为春日市集戴上绿色勋章,光伏大棚里生长的不仅是有机蔬菜,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这场科技与春天的邂逅,正以代码为笔、数据为墨,谱写着万物互联时代的田园牧歌,让每个春天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春日限定”到“四季常青”。春日经济强调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种植花卉、保护湿地等措施,既美化环境又吸引游客,实现“颜值”变“产值”。要进一步探索差异化路径,避免同质化竞争,建立全国性自然资产交易平台,开发“春花秋实”期货产品;构建数字文旅大脑,实现客流、生态、消费数据的实时联动。唯有将春日经济的创新实践沉淀为制度成果,方能使其摆脱季节束缚,成就“月月有花开,时时春常在”的发展新境,让春日经济从“流量”转化为“留量”,真正实现四季常红。

当春风再次唤醒沉睡的大地,“春日经济”已超越季节性现象,成为观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窗口。它既是政策温度的感知器,丈量着民生福祉的增进;又是文化自信的晴雨表,记录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更是生态智慧的显示器,见证着发展范式的深刻转变。在这片繁花似锦的图景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季节的更迭,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现代化征程中焕发的新生机,这场春天的盛宴终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永恒注脚。(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韩欣)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