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钱海军在履职过程中被问及现在工作那么忙、社会事务那么多,是否还会去社区服务孤寡、空巢老人时,他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有空,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找他时,我从不推脱。”他说,那是自己一路走来的根本,也是他最快乐的事情。他喜欢与老人们在一起,喜欢为他们服务,帮他们解决难题,喜欢看灯修好后他们脸上绽放的灿烂笑容。
日子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过得久了,便觉平淡。但总有一些事情,像炎夏的凉风,寒冬的暖阳,给人别样的感受。譬如“学雷锋,做好事”,就是那一缕风、那一抹阳光,这在全国人大代表、“时代楷模”、国网浙江电力职工钱海军的身上就有很好地体现。
想来,对于钱海军,大多数的慈溪人甚至浙江人都不陌生。他是国网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区客户经理,坚守电力服务第一线34年,做志愿服务26年,从风华正茂的“小钱同志”,到两鬓斑白的“老钱师傅”,他引领带动身边1200多人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行动,惠及的人群数以万计,被人们称为“新时代的活雷锋”。
如果只有一个雷锋、一个钱海军,是不足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只有许多人众志成城,把做好事变成自己的一种自觉,温暖的光亮才能照亮更多人的心房。幸运的是,这正是当下现实环境的真实写照。
今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在过去的60多年里,“学雷锋”行动就好像澎湃的波涛,后浪推前浪,从未间断过。这种持续性的“学习”,让雷锋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也让“学雷锋,做好事”深入人心。如今,雷锋早已不只是一个人的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跨越时间和空间,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并生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如果把雷锋精神具化为行动,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存在。从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民间人士所热衷的修桥铺路做善事,其精神内核如出一辙。故而,虽然世殊事异,虽然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但是雷锋精神从不曾过时,甚至学雷锋现象成为一种时髦,引得大家争相参与,最终从一个盆景变成了一道风景。
所有的大江大河都源自涓涓细流。一座城市的大爱,也是由无数个微小善意积聚而成。宁波便是最好的例子。宁波是一座有爱的城市,从“顺其自然”20余年如一日匿名捐献超千万元到10年间,钱海军砥砺前行,把“千户万灯”项目带到全国七省,服务10万多人,点亮8000多户家庭。志愿与公益,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代名词。这样的“代名”让人感慨,更让人感动。
我们的时代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心向阳”,把尽我所能、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当作自己所应为的事情,甚至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顺其自然,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像这个季节一样充满勃勃生机。
“学雷锋,做好事”同样也是很多人的内在需求。“时代楷模”钱海军说过一句话,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能温暖自己。这与印度的一句古老谚语不谋而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因为这份美好,所以大家都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而这,也正是雷锋精神得以永续的真正秘诀。(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潘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