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读懂两会热词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密码

2025年03月06日11:59

来源:大河网

2025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消费”“人工智能+”等热词高频涌现,既是对“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战略呼应,亦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精准锚定。从高铁CR450的时速突破到消费提振专项行动的加码,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突围到民生政策的持续升温,这些热词不仅勾勒出国家发展的宏观图景,更以具体实践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逻辑。

CR450:中国智造的“硬核突围”与科技惠民。“中国智造”作为两会核心热词之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赋予“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深刻内涵。高铁CR450的研发与落地,恰是这一概念的生动注脚。作为新一代高速动车组,CR450将运营时速提升至400公里以上,其碳纤维车体、智能感知系统、低阻力设计等技术突破,标志着中国轨道交通技术从“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跨越。这一成果背后,是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制造流程、大数据平台实现运维智能化、人工智能融入全产业链的“新质生产力”实践。通过实时监测系统,CR450能动态调整运行参数,将能耗降低15%,同时提升乘坐舒适度,真正将“硬核科技”转化为“惠民体验”。这种“技术突破—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闭环,正是中国科技战略从实验室到千家万户的转化密码。

提振消费:政策“组合拳”激活内需新动能。“提振消费”连续两年位居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前列,2025年更以32次的词频创十年新高,凸显其作为经济“压舱石”的战略地位。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扩围、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育儿补贴发放等“真金白银”举措,直指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核心痛点。以家电以旧换新为例,中央财政预拨810亿元专项资金,预计带动超万亿元市场增量,既盘活存量资源,又推动绿色消费升级。更深层次看,消费提振与民生保障形成联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再提高20元、育儿补贴制度化等措施,通过增强社会保障“安全感”,间接释放消费潜力。这种“民生托底—信心修复—内需激活”的递进逻辑,为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向“消费引领”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

“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与产业重构的双向奔赴。继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2025年该热词进一步升温,折射出中国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的雄心。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开源突破、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标志着中国AI技术从“跟跑”迈向“并跑”。政策层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重点行业深度融合”,工信部亦明确支持算力、算法、数据等基础层攻关,加速通用大模型与行业场景对接。以医疗领域为例,AI辅助诊断系统已覆盖全国2000余家医院,将基层误诊率降低30%,同时通过智能物流调度系统,中欧班列跨境运输效率提升20%。这种“技术赋能产业—产业反哺创新”的共生模式,不仅催生新业态,更重塑全球价值链分工,使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向“创新策源地”。

从CR450的钢轨延伸到“人工智能+”的数字网络,从消费市场的烟火气到科技前沿的星辰大海,两会热词的本质是“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投射。技术革新需以惠民为归宿,如智能高铁提升出行品质;政策设计需以公平为准则,如消费补贴精准滴灌中低收入群体;战略布局需以开放为底色,如AI技术推动全球协作创新。这些热词不仅是政策文本的符号,更是14亿人共同书写的“民生答卷”。随着“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以更坚实的步伐,在高质量发展中绘就温暖而恢宏的民生图景。(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韩万里)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