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人工智能”还需加强“人工治理”

2025年03月06日18:01

来源:大河网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全国人大代表雷军提交了五份建议,其中包括关于加强“AI换脸拟声”违法侵权重灾区治理的建议。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深度合成技术快速发展,推动AI技术与视频制作、图片生成、政务办理等行业迅速融合,AI技术使用已经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在看到AI技术给政务工作带来提效、企业生产带来提速、群众生活带来提质的同时,“AI”技术也给有心之人带来了违法犯罪的契机,尤其是运用“AI换脸”“AI造图”“AI拟声”等技术进行犯罪,既侵犯公民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还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财产损失。例如,去年国庆假期,就曾有人用AI捏造雷军配音,所谓“雷军语音包”层出不穷,从吐槽假期到骂人,各种内容应有尽有。而且AI深度合成技术所需素材获取便利、技术使用门槛低、侵权主体及其手段隐蔽性强,导致受害者维权难、案件侦破难度大,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势不可挡,世界各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竞争异常激烈,多数国家都在积极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人工智能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准,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变革。但是,科学技术创新运用并不能因为其“新”,就可以突破法律的底线,反而只有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才能真正走得远、跑得快。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变革,政府部门既要鼓励支持其健康发展,也要及时完善监管举措,将其纳入法治轨道。一是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换脸”“AI制作视频”等技术应用的合法与非法边界,明确使用AI诈骗、诽谤、制作淫秽内容等行为的具体法律定义和量刑标准,明确开发方、使用方、平台方等不同主体责任。二是要加强监督管理。要与时俱进研究AI检测技术,配套建设相应的网络监管系统,及时对网络上的“AI换脸”“AI制作视频”等内容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司法震慑效果,引导公众正确使用AI技术,避免参与或成为受害者。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随地都有新技术诞生、有新产品产生,但是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同志所说“科技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服务于人民”,任何科学技术的创新我们都要引导其朝着造福人民的方向发展,深入分析发现其蕴含的风险与机遇,及时优化完善新技术、新行业、新业态的法律法规和治理措施,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提升人民福祉的强大动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片刻)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