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2025年全国两会现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9位来自乡村的在湘全国人大代表,听他们讲述“泥土味”建议背后的民生故事。
在来自乡村的人大代表这里,我们听到了许多来自基层的声音,代表们所谈及的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就业等议题,无一不是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热点。
2023年,履职第一年,全国人大代表、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尧市镇保洞溪村村委会主任龙荣提交了《关于快递业务直通到乡村更好服务群众的建议》。该建议得到采纳,在中国邮政的推动下,麻阳实现了“快递进村”全覆盖;
为了解决困扰茶农的干旱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龙献文深入37个村寨调研,并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国家支持落实古丈县徐家岭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议》。建议提出后,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以及省市县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些来自乡村的基层代表无疑拉近了议事者与老百姓的直接距离。这些处在改革发展和生产一线的基层代表,参与经济社会生活最直接,同群众联系最密切,是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落地见效的直接感者,他们所思所想,所求所盼,无疑更加贴近基层实际,也最契合老百姓的呼声。
众所周知,基层处于政权金字塔底层,远离权力中心,很难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声音自然也不容易被大众倾听到。在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带着充满“泥土味”的建议,让他们把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问题、愿望和诉求真实反映出来,既让大众倾听到了他们的真实声音,也了解到新时期基层一些群众的真实意愿。
基层代表扎根人民,日常工作生活就在田间地头、工厂学校。他们的酸甜苦辣,就是亿万人民的日常真实感受,让他们讲述“泥土味”建议背后的民生故事,就是为基层代言、为一线发声。只有基层群众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句真知灼见、肺腑之言顺利传递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普通群众的身边事才能更顺畅地成为国家的紧要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光芒才能映照在每个普通百姓的心田。(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