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必须形成企业“出题”、联合“答题”、市场“阅卷”的融通创新模式,畅通从“书架”到“货架”的路。2024年,河南省科技创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效能持续提升,不断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科技答卷: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航天宏图、麒麟合盛等高精尖创新企业扎根中原,前沿新材料、量子计算、空天信息、合成生物等领域一批前沿技术和产业加速落地……一个个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的好消息不断回响在中原大地上。据统计,2024年全省生产总值6.36万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9.2%。科创格局之变,正助力河南经济实现动能之变、结构之变。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2024年,河南改版升级科技服务综合体信息管理平台,设置找政策、找技术成果、找科研设备、找服务专家等8个子栏目,实现信息一键触达。开展科技服务综合体“政策下基层”“专家百人团”等系列活动,常态化服务创新主体。截至2024年底,科技服务综合体注册单位数9984家,征集需求3.9万项,办结率97.8%。完善项目评审工作制度,推行专家“三三制”组成、处室会商等评审方式,出台《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调查处理办法(试行)》,营造公平公正评审环境。印发实施《关于贯彻落实〈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的实施意见》,组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修订《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改革奖励类别、提名方式……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承载能力、攻关能力、转化能力、成果推广能力、人才集聚能力、综合服务能力等六大能力,强化企业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使各类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上加速融合,既有利于形成科研攻关合力,也有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做强新兴产业优势。
产业向“新”,创新攀“高”。河南正深扎实体之根,产业科技加速融合,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闪亮。河南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潜力,超前布局未来制造产业、未来信息产业、未来材料产业、未来能源产业、未来空间产业、未来健康产业等,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未来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布局、局部突破的良好态势。河南省正在催生创新生态、实现工业跃迁,让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