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微风和煦,花开烂漫,姹紫嫣红。在这个为奋斗女性点赞的季节,想起这样一则故事:20世纪50年代,20岁出头的叶叔华到天文台求职,因“只招一个男的”而吃了闭门羹。但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写信列举了五大“不应该不用”自己的理由,成功争取到了工作。后来,叶叔华不仅成为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还带领团队在天文学领域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卓越成果。
近年来,我国女性社会地位、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女性人才总数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她们心怀“国之大者”,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彰显独特价值,在攻克科研难关中不断超越、不断突破,一次次刷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高度,用奋斗身影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在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控制室,女工程师王琳敏团队正在解码来自宇宙深处的脉冲信号;在深圳比亚迪研究院,电池材料首席科学家李柯带领团队突破固态电池技术瓶颈;在海南博鳌乐城医疗特区,妇科专家乔杰院士推动的生殖医学创新方案惠及万千家庭……这些生动场景,都是当代中国女性人才发展的生动图景。而屠呦呦、陈薇等人的杰出成就,则让“她力量”显得愈发出彩。
科学的殿堂里,离不开女性的力量;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她力量”也在尽情绽放,从摘金夺银的体育赛场,到传道授业的三尺讲台;从逆行而上的抗疫战场,到播撒希望的乡土田野,从深耕实业的商界精英,到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数不尽的女性人才,以其创新思维、才能智慧、技术专长,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展现着别样风采、贡献着智慧力量。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现今的中国女性,已不再是“柔弱”的代名词;女性人才也以严谨、细致、耐心、坚韧的独特优势,成了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女性人才队伍建设,为其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发挥作用营造更好氛围、创造更好条件。
打好“底子”,厚植女性人才沃土。要树牢性别平等、机会平等思想,健全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治体系,破除种种限制女性职场发展的不合理障碍,让尊重和关爱女性人才成为时代新风尚。要制定专项政策,落实做细关爱措施,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女性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营造良好科研环境、生育友好型工作环境,让女性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精神,绽放“她力量”、谱写“她精彩”。
架好“梯子”,赋能女性人才发展。要加强女性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建好储备培育“蓄水池”,通过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开展个性化、差异性、订单式的培训行动,为女性人才充电赋能,让其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要完善女性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大对女性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激励女性人才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中汇集巾帼之智、凝聚巾帼之力,充分展现“巾帼风采”。
搭好“台子”,助推女性人才出彩。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结合女性人才的特长、专业、能力、意愿等因素,合理安排工作内容与工作岗位,让她们人尽其才、各尽其能。要加大优秀女性党政干部、女性科技领军人、女性乡村振兴领头人的选拔力度,让他们发挥更大作用,散发更加耀眼的光芒。要实施“女性人才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最美女企业家寻访”和“巾帼建功标兵评选”等活动,广泛宣传女性人才创新创业先进事迹,引导激励更多女性人才向阳生长、脱颖而出、竞相涌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