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国之大者,生育事关千家万户。从政府工作报告擘画“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展托幼一体服务”的民生蓝图,到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锚定“加大民生投入、实施育儿补贴”的财政支撑;从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透露“起草育儿补贴操作方案”,到代表们建言生育支持与就业、社保等深度联动,近几日,全国两会密集释放鲜明信号,勾勒出全链条破解“生育焦虑”的清晰路径,更彰显了将人口发展提升至国家行动的战略魄力。作为户籍人口过亿的大省,河南以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将生育关切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民生温度,为托举民族未来书写生动注脚。
筑基,让“小家成本”连接“省市账本”。生育成本高企,既是家庭账本上的沉重数字,更是省市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从家庭支出的精打细算,到政府财政的统筹规划,育儿成本已然成为连接民生冷暖与治理智慧的关键纽带。河南从顶层设计发力、动作不断,2021年11月,修订《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将生育支持政策写入地方性法规;2022年4月,印发《河南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配套支持措施。有了“省级搭台”,各地市纷纷以“真金白银”提振生育信心。比如,南阳市为三胎家庭发放购房补贴2万元,洛阳市通过与职工平均工资挂钩优化生育津贴计算方式,郑州实施送子公益基金项目累计帮近3000个不孕家庭喜圆儿女梦……这些改革创新缓解了“尿布通胀”对家庭钱包的冲击,将个体生育成本转化为社会共担的民生工程,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活水润泽中原大地。
突围:从“生不起”到“育得优”。让家庭“生得起”是第一步,而助力家庭实现“优育”,则是重中之重。从区域规划层面看,注重统筹城乡育教资源,既有《郑州都市圈公共服务规划》锚定2027年每千人口4.6个托位目标,进一步优化城乡托育资源统筹配置;也有郑东新区率先试水公办园“托幼一体化”改革,试点成效初显。从社区末梢层面看,提倡因地制宜提供托育服务,既有郑州社区“宝宝驿站”通过临时托管+入户指导双轨服务破解家庭急难,也有洛阳伊滨区成立邻里中心嵌入式托育机构,配套专业设施融入居民生活圈。从受益群体看,注重强化特殊群体精准保障,建立45万流动儿童动态管理库,并启动农村留守儿童三年提升行动强化身心关爱。河南正以系统化思维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优育关怀体系,推动“幼有所育”向“幼有善育”跃升,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破题:“关键小事”汇集成大政策。生育难题涉及方方面面,只有通过多维度、系统化的政策设计,大处着眼、小处起笔,才能真正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河南以“小切口”铸成“政策拼图”,破解了生育背后的碎片化民生难题。聚焦不孕不育难题,河南省医疗保障局不仅将12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更在短短半年内惠及1.8万个家庭;聚焦公共场所母乳喂养难题,省总工会不仅上线全省公共场所母婴室电子地图,更连续4年将3000个“工会爱心母婴室”列入省民生实事;聚焦女性产后求职困境,安阳市人社局不仅举办迎“三八”女性专场招聘会,推出300个“妈妈岗”,更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助力女性依技就业、依技增收。这些“关键小事”背后,源于系统化政策支撑,与省级集成政策法规形成呼应,诠释了中原大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治理思路和育儿智慧。
“豫”生暖意,福润中原。随着国家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河南必将以更大力度推动政策落地生根,以更具温度的“育儿经”回应民生期盼,让每个生命的绽放都沐浴政策暖阳,让万家灯火里的幸福绵延不绝,为民族复兴注入生生不息的中原力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薛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