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改变当前世界纷乱、对立撕裂的现实,实现持久的和平与发展,离不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和实践作支撑。
要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愿。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一模一样的,多样性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不同种类、特征的生物能够在大自然共存,不同个性的人和不同文化的民族、国家也可以在世界上共存。人们只要接受这个事实,就能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就会尊重彼此的差异、个性、空间、利益。
在森林中,可以发现树木之间,大多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彼此的树冠不会遮挡,留出必要的生存空间。只有这样,小树才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大树之间、树荫之下的灌木、花草也能野蛮生长,各自绽放,从而成为一个包罗万象、万物生长的森林系统。
同样的道理,不同国家之间,无论强弱大小、文化异同,都应该彼此尊重,各美其美。中国强调“和而不同”,主张“和平共处”,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视同仁地对待各国,体现了一个文明国家的应有胸怀和担当。
可是,也有一些强国打着“本国优先”的旗号,大搞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大搞零和博弈、你死我活、不上餐桌就上菜单的对立撕裂,说到底是霸权主义罢了。这说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愿望并非每个国家都有。对于一心只想“独领风骚”“统治世界”的霸权国家而言,指望它“良心发现”是不可能的,仅靠“劝人向善”也是行不通的。
要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治。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这些道理在霸权国家那里是行不通的,它们迷信“从实力出发”来搞单边主义,打贸易战,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它们为了不让别人发光,就去吹灭人家的灯,为了不让别人跟上自己,就阻挡人家前行的路。它们热衷于“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归根到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打压甚至消灭“潜在竞争对手”,以巩固、维持自己的绝对霸主地位。
面对“全球治理赤字”,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不仅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愿,而且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策。中国提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超越各种分歧、差异,共同呵护好人类唯一可以居住的星球,共同建设好命运与共的地球村。
中国不仅首次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重要主张,而且带头付诸实践,通过建设“一带一路”,让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发展便车,共同奔向富裕。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行列,还有100多个国家支持“三大全球倡议”,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
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指出,一百多年前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人就发出历史之问,究竟是“公理胜强权”,还是“强权即公理”?中国外交坚定站在国际公理一边,坚决反对强权、霸权。西方有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在中国看来,朋友应当是永远的,利益应当是共同的。中国更加追求的是,“成就彼此,照亮世界”。
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大多数国家信奉的理念,并且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那么,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零和博弈的空间就会被挤压,全球良治就有可能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能得到有力保障,让“大家”都成为“赢家”,让“地球村”成为“和谐村”。(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