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从政策到诊室:体重门诊开启减肥管理科学化新路径

2025年03月11日16:09

来源:大河网

3月9日举办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所以各地医院未来会在卫生健康委的引导下设立体重门诊,来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

体重门诊的设立是应对当下人们生活方式更健康的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 34.3%和 16.4%。香港理工大学仇安琪团队在 Nature Mental Health 上发表的论文指出:长期肥胖会影响成年人的大脑形态、功能连接和认知功能,而减肥能够部分逆转肥胖对大脑认知的损害。此外肥胖也会增加人们患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肥胖对身体的严重不良影响使得体重门诊应需而生。这一从政策引导到临床实践的系统性布局,标志着我国肥胖防治正走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体重门诊的设立是对社会需求的科学性满足。市场关于减肥药真伪难辨、鱼龙混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体重门诊承担着科学启蒙的社会责任。某平台上一款宣称服用后2天能掉秤三四斤,7天能瘦10斤的“小粉豆”的减肥假药直播间合计竟然有1500万粉丝量。精美广告包装后的高频震动甩脂仪,使用后却引发了腹部持续胀痛、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甚至造成了腹膜肿块、侵犯多个脏器血管并压迫十二指肠引起肠梗阻。在资质与注册都没有的美容机构抽脂后,心搏骤停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这些案例无不揭示了设立专业诊疗机构的紧迫性:当肥胖从健康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国家就需要进行建制化的医学干预。

体重门诊的设立是国家出手让科学减重计划更加周密的重要举措。体重门诊虽好,但不能成为健康管理的唯一战场。国家卫生健康委《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的出台,与体重门诊形成政策闭环。该指南将食谱按地区划分,按照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标注食谱示例以及食物能量。如西北地区的“油泼面”、华南地区的“红薯饭”、东北地区的“菜包饭”等。由此观之,减肥这场持久战,既需要政策制定者的顶层设计,更需要个体将健康意识转化为持之以恒的生活实践。

从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肥胖与调整膳食结构到 2019年《健康中国行(2019-2030 年)》将肥胖防控纳入行动目标,再到2025年的今天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体重门诊,这场关乎民族健康素质的战役已形成多维度作战体系。但是只有国家科学指导遇上个体自觉行动,体重门诊才能真正成为国民健康管理的枢纽站,国民才能真正获得健康强健的体魄,社会才会更加积极向上。(黑龙江大学 李松昀)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