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员干部中悄然兴起一种“伪勤奋”“假忙碌”现象,在工作中,有一些干部看起来一天到晚带轴连转,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似乎忙得不可开交、身心俱疲,但每天总结下来,什么事也没干好,布置的工作任务也没完成,忙忙碌碌成了庸庸碌碌。
这种变相的忙碌“内卷”。究其因,是“聪明人”用“伪忙碌”来“躲事儿”;终其果,贻误的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损害的是民生福祉。对此,当对“伪忙碌”式干部厉声喝止!“伪忙碌”干部产生,思想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部分干部错误地认为忙碌等同于成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追求短期可见的“政绩”,忽视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
一些地方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过于注重过程指标和形式主义的内容,缺乏对实际工作成果和群众满意度的考量,使得“伪忙碌”干部有机可乘。要想破除“伪忙碌”,需多管齐下。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上。另一方面,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的考核权重,让“伪忙碌”干部无处遁形。(黑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