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观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部署不仅彰显了我国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高度重视,更为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绿色低碳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绿色低碳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知绿色低碳转型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确立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到如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我国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
政策引领,为绿色低碳发展保驾护航。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碳交易市场建设、绿色金融支持、节能标准提升等,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的累计成交量达到54843万吨,累计成交额为350亿元。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碳市场的活力,也反映了政策引导下的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围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建言献策。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到氢能、储能等新型能源技术的突破,科技创新正在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例如,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电池技术、驱动电机等关键技术的不断创新。
绿色消费,激发市场新活力。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鼓励消费者选择绿色低碳产品。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消费正逐渐成为市场新风尚。从绿色家电到有机食品,从节能建筑到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到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将深入人心,奢侈浪费将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升。
行而不辍,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不仅是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谋划。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强化政策引领、科技创新推动,激发绿色消费活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高质量。
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亿千瓦……过去一年亮眼成绩催人奋进,再启新程,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涌动发展“含绿量”,倍添增长“含金量”,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绿色动能”。(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