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绿化国土,积累生态绿色财富

2025年03月13日13:52

来源:大河网

  3月12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国土绿化取得新成效。全国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种草改良322.4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在第47个植树节来临之际,各地纷纷开展植树活动,为大自然增添新景,为美丽中国播撒绿色希望。

  推进国土绿化,自觉依法尽责。1981年12月,我国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次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一场由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加的植树造林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47年来,全民义务植树内涵不断丰富,已拓展为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八大类50多种,极大拓宽了公众的尽责渠道,如今,全民义务植树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阶段,随愿、随处、随时植树逐渐变成现实,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厚植绿色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义务植树不仅是一个活动,更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举措,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国土绿化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方面受到高度重视。义务植树作为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被赋予更加深刻的含义。通过义务植树自觉行动,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树木植于土,绿色植于心。47年来,我国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茫茫荒原”变成“绿色明珠”。这些成效的背后,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从“绿我涓滴,会它千里澄碧”的焦裕禄,到“治不好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再到三代坚守绿色的塞罕坝人,展现的是绿化国土的初心,传承的是实干探索与孜孜奋斗精神和力量。由此可见,全民义务植树,表面看植下一片绿色,实质上种下的是生态文明的希望,美丽中国的梦想。新征程上,全民义务植树要将“生态优先”理念落实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让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潮流,成为每个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共建共享生态文明。

  着眼绿色发展,放大生态效应。绿色,是新发展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这个角度看,国土绿化绝不是简单地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而是要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于国土绿化的整个过程之中,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美好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推动生态持续向好,让发展更有后劲,在国土绿化中享受到生态绿色发展带来的利益,在“绿水青山”中找到“金山银山”,以此不断积累生态绿色财富,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董宏达)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