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智能时代,产业工人也要与时俱进

2025年03月13日17:09

来源:大河网

日前,在报道《当智能设备成为“新同事”,产业工人要做驾驭科技的“新匠人”》中,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社区客户经理钱海军代表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比作“翅膀”,他说:“产业工人要主动拥抱变化,时刻保持好奇心和学习劲头,既懂‘螺丝钉’,又通‘数据流’。”报道还援引了多位行业代表的观点,一经刊发,引发了网民对于“新时代产业工人如何跟上智能时代”这一话题的探讨。

智能时代的到来,让许多传统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钱海军所在的电力行业。当下,智能电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保障了用电的安全可靠,也对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职业技能,中国民间流传着很多的谚语,诸如“拥有一技之长,方能行走天下”“一技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等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技能都是人们安身立命的通行证。当然,这种通行证不是不会过期的,而是需要实时更新。哪怕造房子的泥水匠、木匠,也要不断学习适应新的装修材料和式样。其余的产业工人亦是如此,必须有学习的主动性,时刻保持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向业内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学习,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参与线上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身处智能时代,AI等各种新兴技术的出炉更是对传统行业、传统技能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但研发AI的目的不是要替代产业工人,而是如钱海军所说,它将赋予我们更强大的翅膀,但要挥动这双翅膀,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一名在基层一线扎根34年的电力工人的经验之谈,窃以为也是产业工人在面对新技能、新技术时的应有态度。

不管做任何事情,态度很重要。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将更加多样化。面对产业链上出现的老毛病、新问题,掌握新技术新工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面对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改变,我们要尝试着去接受它、驾驭它,而不是抗拒、排斥它。正如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让广大农村地区萌生了很多靠头脑和双手致富的新型农民,这些新时代的新农民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产业工人与他们所处行业的关系同样如此:一方面,层出不穷的新兴技术促使产业工人主动学习,夯实自己的技能水平,以跟上智能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掌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他们在工作中总能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处理问题变得游刃有余,进而推动了行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智能时代中展现出了产业工人的新风采。

当然,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永远是产业工人的魂。智能设备再先进,取代不了“毫米级”的手感,替代不了对设备状态的直觉判断。只有日常勤加训练,做事精益求精,才能在智能时代到来时,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潘玉毅)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