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也是教育培根铸魂的核心资源。从延安时期“抗大”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到新时代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红色信仰始终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指引。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多元思潮的冲击,学校育人工作须以红色信仰为精神底色,以党建引领为行动纲领,努力绘就高质量育人画卷。
突出根植红色沃土,党建引领课程改革。课程是育人的主阵地,党建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会让红色信仰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实践。山东临沂作为沂蒙精神的发源地,当地教育部门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临沂第一中学创新开发“行走的红色课堂”,组织学生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纪念馆等教育基地,通过情景剧、口述史访谈等形式,让历史“活”起来。这一生动实践,使红色信仰不再是空洞说教,而是成为学生触摸历史、感悟初心的精神纽带,这也是党建引领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
突出激活红色动能,党建赋能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检验育人成效的试金石。江西瑞金作为“共和国摇篮”,依托“红井”等革命遗址,探索“红井研学实践模式”,开发“一井一课”特色课程,组织学生在红井旁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同步开展水质检测、水利工程探究等跨学科项目。这种实践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更培养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红色信仰的传承必须与社会服务、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红色信仰的“知”与育人实践的“行”的有机统一。
突出锻造红色师魂,党建引领教师成长。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唯有将红色信仰深度融入教师成长全过程,以红色文化浸润教师、以理想信念塑造教师,才能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师资骨干队伍。陕西铜川照金镇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实施“红色师魂培育计划”,组织教师赴薛家寨红军兵营旧址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通过重走红军路、体验挑粮送盐等活动,强化政治认同。这种“以红润师”的机制,让教师成为红色信仰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应着力锻造一支信仰信念坚定的红色教师队伍,构筑红色育人的坚实根基。(彭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