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夯实学校党建根基‌

2025年03月14日15:51

来源:大河网

  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育人方式变革、教育形态重塑等时代课题。唯有将师生需求作为党建工作的“定盘星”,才能激活红色引擎的澎湃动能。抓好新时代学校党建工作,既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更要立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在解难题、办实事中厚植政治根基。

  以思想需求为牵引,培铸理想信念之魂。思想引领需要精准把握认知规律。当前,部分学校党建存在“填鸭式”灌输的困境。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更为凸显。只有当理论认知与情感认同同频共振,理想信念才能真正入脑入心。抓学校党建工作,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的组织动员,让教师、学生担任红色故事讲解员,把单向传授变为双向互动,推动理论学习到课率持续提升。要将党建活动转化为生动实践,采取红色研学融入课后服务等方式,开展沉浸式党课,加强体验式教育,真正让红色基因变得可触可感,不断滋养学生的心灵沃土。

  以实践需求为导向,构建服务育人之网。清代学者颜元提出“宁为一实,不为十虚”的务实精神,对新时代学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在引领师生成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学校党建同样大有可为。要健全完善对学生的个性化帮扶机制,使党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力量,充分彰显“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为民情怀。要持续探索产教融合实践模式,精准对接学业指导、职业规划等需求,将党建阵地延伸到车间一线,在技术攻关中锤炼党性修养,切实破解校企合作“两张皮”的难题,让党建工作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以发展需求为坐标,创新制度保障之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学校党建工作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的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制度建设贵在取信于民。做好新时代学校党建工作,要构建“需求响应型”制度体系,积极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判师生诉求,将师生意见建议转化具体改革举措。要建立健全以实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将“师生满意度”纳入党建考核指标,设立“金点子”奖激励创新建议,切实避免“唯台账论英雄”的形式主义倾向,达到治学理想与党建实效有机统一的效果。(罗浩)

编辑:杜若森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