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种粮大户的“尝鲜经”:科技赋能,让农田焕发新生机

2025年03月14日17:52

来源:大河网

在春回大地的时节,豫东平原的麦苗正茁壮成长。周口市项城市三店镇盛营村的种粮大户张全国,在以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现代农业的“科技大片”。张全国的麦田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植保机、加肥机等现代农业机械齐上阵,这不仅是一场农业机械的展示,更是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张全国的种粮秘诀在于“不断尝鲜”。他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机械,借助科技力量挖掘土地潜能。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正是当前农业发展中所亟需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科技是最强大的推动力。张全国通过定制农机、优选良种、应用新技术,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实现了增产增收。他的40亩滴灌技术试验田,每亩增收了两三百斤,这正是科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张全国的底气,还源于项城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远不止土地整理那么简单,它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监测点里的苗情、虫情、墒情信息采集仪,如同农田的“守护神”,实时监测着麦田的每一寸土地。而“智慧粮田”运管中心平台,则是这些信息的“大脑”,汇聚所有田块的农情信息,进行精准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这种智能化的农业管理方式,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还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张全国只需坐在家中,便能通过平台了解麦田的实时情况,从而做出科学决策。这种“千里眼”加智慧大脑的管理模式,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张全国的“尝鲜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启示: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唯有不断尝试新技术、新机械,才能持续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为农民提供更多科技服务和培训,让更多农民像张全国一样,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弄潮儿”。

  张全国的麦田,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的赋能下,我国的农田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农业生产的未来将更加美好。(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孙志昌)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