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别让贩卖焦虑的短视频薅了羊毛

2025年03月18日10:38

来源:大河网

“NPD有六大特征,遇到了赶紧跑”“有的孩子看着正常,其实是ADHD,快来测一测”……近期,以在线“诊断”NPD(自恋型人格障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为标题的视频在网络上大量传播,不少人“被确诊”。这样的在线“诊断”是否靠谱、可信?“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短视频是时下最为流行的传播方式之一,很多人都会有事无事去刷一刷短视频,甚至还会有人对短视频中所传播的信息深信不疑,并对号入座,于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在线“诊断”NPD(自恋型人格障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为标题的视频在网络上大量传播,切合了部分人群内心焦虑的心理,不够科学的诊断标准,进而一系列的带货操作,被贩卖焦虑的短视频薅了羊毛成为一种结果,消费者身心受损人财两空。

要对在线“诊断”有清醒的认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基于个体具体情况所产生的心理表现多种多样,在线“诊断”所列举的表现,更多是一些普遍性的表述,并不能真实反映个性化心理情况。在线“诊断”抓住了时下一些群体身上所反馈出来的一些问题,设置了相应的情境,给人一种初看不咋样,越看越像是感受,从而让人想入非非。缺乏相对客观的在线诊断标准,此类短视频更多会给读者带来“莫须有”感受,读者需要理性的是,可以为自己提个醒,也可以向权威机构及相关专家咨询。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医师李颖说,NPD的诊断非常复杂,需要考虑一些特质是否持续存在并导致明显的社会后果等,不能仅凭某个行为就下结论,同样,备受家长关注的ADHD“诊断”视频也不能作为“确诊”依据。连诊断都不客观,后续的买药自然无从谈起。

规范短视频的发布及传播。此类贩卖性格焦虑的短视频,影响极为严重,读者防不胜防,相关平台应严把审核关,强化监管关,加大打击力度,还短视频清朗。NPD、ADHD、抑郁、焦虑等作为热门话题视频备受青睐,有因为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困惑,更有当代社会各类人群寻求心理纾解的需求,问题存不存在,诊断是否科学,药物是否有用,并无适应个性化的科学结论,发布这样的视频,更多会对读者产生误解,这些并非真正的科普宣传,相关短视频平台必须加强审核力度,防患于未然。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健康的心理表现为能积极对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短视频炒作心理问题,这是在贩卖心理焦虑,针对此类现象,相关平台在及时下架相关短视频的时候,应当推出相关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视频,以正视听。值得深思的是,相关权威部门应及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最新科研成果进行普及,并对网络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监测,对不恰当宣传进行回应。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于网络短视频,所有网民均应保持理性,不可盲目相信。在线“诊断”NPD(自恋型人格障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明显缺乏科学依据,网民无需对号入座,深入洞察其背后动机,谎言不攻自破。心理方面的问题,积极的态度可以改观,积极面对生活,这更会是良药,要比那些毫无根据的药物疗效要好得多,个性性格心理是个复杂体系,没有万能的物质药物,心病更需要心药医,无需为在线“诊断”NPD(自恋型人格障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焦虑,积极去面对生活更会有健康的心理。(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周芳元)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