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以水利高质量发展,筑牢水安全坚实屏障

2025年03月24日12:15

来源:大河网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关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月22日至28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如期而至,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将治水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这一思路犹如一把“金钥匙”,为解决我国复杂的水问题,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到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再到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一系列政策举措在总书记治水思路指引下稳步推进,为我国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我国在治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东中线全面通水以来,累计调水数百亿立方米,惠及沿线数亿人口,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在防洪减灾方面,全国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堤防长度43万公里 ,七大江河流域基本形成以堤防、控制性枢纽、蓄滞洪区为骨干的防洪工程体系,预警监测体系更加健全,成功抵御了多次洪水侵袭,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水生态保护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水生态修复工程,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河流湖泊重焕生机。我们应继续朝着这些战略目标奋进,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促进“人水和谐”。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是应对我国复杂水情的必然选择。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但全国用水总量却实现了“零增长”;2024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17.7%和23.8%。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节水优先方针的深入贯彻,是水资源刚性约束的有效落实,更是科技创新赋能水利发展的生动实践。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治水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突出,水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水灾害防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也表明我国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仍任重而道远,必须坚持节水优先,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还需多方协同、久久为功。一方面,要持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加系统完备、安全可靠的国家水网。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另一方面,要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升水利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加强水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执法力度,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与此同时,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不容忽视。要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水文化,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生态保护意识,让珍惜水、爱护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水危机、水安全意识,凝聚治水兴水的磅礴力量,绘就人水和谐的壮美画卷,以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冰)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