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双休落地中小学,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2025年03月25日12:42

来源:大河网

最近,国内多地的一些中小学校开始推行落实周末双休制度,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以河南为例,一位教育系统内部人士表示,各中小学从今年2月28日开始落实双休制度,已经执行了3周。

单休和双休的区别,绝非仅仅是每周上几天课的表面问题。在过往的单休模式下,学生长时间高强度学习,课业压力大,缺乏足够的休息和自主安排时间。这种模式或许在短期内能提升学习成绩,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的本质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和成绩的追求,而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正所谓“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长时间的单休学习,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时间去进行自主探索、实践创新。而双休制度的推行,给予了学生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比如,学生可以在双休日参加科技馆的展览、博物馆的研学活动,或者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这些经历能让他们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从教育理念上看,双休制度体现了对学生成长规律的尊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成长节奏。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各类兴趣班、社团活动,发展特长,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体验中发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

再说,育人模式也随之发生转变。在单休模式下,学校和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方式偏向于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而双休制度下,学校有更多时间去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与陪伴者,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双休落地中小学,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在保证国家规定课程开齐开足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实践性强的校本课程,如开设烹饪课、手工制作课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同时,丰富校园活动,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科技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戏剧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布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解决,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家长也应转变观念,支持孩子的兴趣发展,鼓励他们利用双休日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报辅导班、加重学习负担。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双休日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同时,家长要注重亲子陪伴,利用双休日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阅读等,增进亲子关系,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中小学推行双休制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期待在双休制度的助力下,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茁壮成长,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