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身处快时代 宁可慢一点

2025年03月26日15:51

来源:大河网

当“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成为常态,当“流量变现”碾压匠人精神,当文化符号在全球化浪潮中模糊面目,我们更需以“慢”为锚,在速度与深度的平衡中校准前行方向。

快时代不缺便捷的答案,缺的是深度思考。在这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更倾向接受“外卖式知识”,却忽略了独立思考与批判性精神的价值,如被框架束缚的灵魂难以触摸真理。当某短视频账号用已故母亲遗物故事带货,三天销售额破千万;当“抗癌博主”实为团队炒作,直播间观众却被虚假求生故事感动捐款……这些荒诞现实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在算法与资本共谋的流量游戏中,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正成为被围猎的猎物。正如《乌合之众》所言,“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也不过就是沙漠中的一粒细沙,可以被风吹到任何地方”。群体压力下,独立思考极易被裹挟。当私人情感沦为流量赌注,当同情心被算法收割,唯有坚守事实底线、提升公民理性,才能抵御那精心设计的“认知陷阱”。

快时代不缺速成的捷径,缺的是持久专注。从“十五天学会绘画”到“三十天速成写作”,浮躁的风气消解着人们的专注力,而真正的成就往往诞生于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饺子耗时五年打磨剧本,用“水墨粒子渲染”突破技术瓶颈,让该部电影跻身全球影史前五,创造了中国电影全球票房新纪录。反观当前网络微短剧行业在资本裹挟下陷入野蛮生长,因IP投机与无序竞争导致内容同质化、文化失焦,流量至上的短视思维正侵蚀其可持续发展根基。饺子说:“没有捷径,只有死磕。”当行业学会在快时代中“宁可慢一点”,才能孕育出《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现象级作品,实现从“市场成功”到“艺术突破”的跨越。这让人想起故宫文物修复师日复一日地描摹金漆彩绘,让破碎的千年瑰宝重焕光彩。正如《我在故宫修文物》所揭示的,真正的“慢”是对技艺的敬畏,是对初心的坚守。

快时代不缺全球化的趋同,缺的是根脉守护。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之路给出了东方答案。考古工作者用82年解开5300年前的文明密码,仅反山王陵出土的玉器就耗费了22年来修复。这种“慢守护”孕育出惊人能量:良渚文化IP已推出自主研发及联名产品七百余款,销售额破两亿元。文化和自然遗产连接着一个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精神根脉。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趋同现象加剧,但守护文化根脉的独特性与持续性更为关键。正如龙泉青瓷需经历“九秋风露越窑开”的漫长淬炼,文化自信的培育亦需代际坚守与创新传承。在快时代中学会“宁可慢一点”,方能在喧嚣中守住本心,在浮华中触摸本质,最终抵达“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境界。(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琳琳)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