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金华一家画室的负责人黄身海主动联系叶庆华,随后,画室的多位素描老师纷纷加入为烈士画像的志愿团队,他们连夜创作,完成了多幅烈士画像。黄身海表示:“对于烈属而言,每一幅画像都承载着一份思念,完成一幅画像,就仿佛弥补了一个长久的遗憾。”他们期望凭借自己的专长,实现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团聚”,让更多人通过画像铭记历史、缅怀英烈。
临近清明,看到这则新闻,不禁令人感慨万千。清明祭英烈,这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天下事。那么,该如何祭奠英烈呢?献上一束鲜花、撰写一篇祭文、致以一个鞠躬,这些都是表达敬意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清明祭英烈也理应与时俱进。“为烈士画像”,正是让清明的敬畏跨越时空的一种生动方式。
对家属:感恩与慰藉的深情传递。英烈虽已远去,但家属的思念从未停歇。“肖爷爷,这是参照您记忆中父亲的模样所绘的画像,还特意为他穿上了军装。”当通过视频看到这幅画像时,肖石生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屏幕上,泪水夺眶而出。这一幕,无疑是对烈士家属最深切的安慰,饱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情怀。尊敬烈士、感恩家属,这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义不容辞的使命。
对画者:自我提升与担当的深刻践行。为烈士画像,每一笔每一划都如同接受一场洗礼,这是精神的洗礼、艺术的洗礼,更是美德的洗礼。志愿者王家诚说,为烈士画像,就像是用画笔在耄耋老人记忆的深处打捞碎片,而后精心“拼”出烈士的模样。王家诚所画的肖兴荣烈士,牺牲在长征途中。在动笔之前,王家诚在网上搜索了诸多长征期间英勇就义烈士的画像,阅读了大量与长征相关的文章,去深切感受那段峥嵘岁月。他认为:“只有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才能画出真挚可感的烈士形象。”由此可见,为烈士画像,是一个接受学习的过程,是精神升华的过程,更是艺术实现蝶变的过程。
对烈士:敬畏与精神传播的庄重表达。王家诚坦言,在为烈士画像的过程中,他一次次被深深感动,因此,他深知必须将画像画好,把烈士们的精神面貌、崇高的理想信念充分展现出来。这不仅是对烈士最崇高的敬畏,更是对烈士精神的有力传播。传播烈士精神,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让烈士精神在身边熠熠生辉,在具体行动中得以体现,为时代发展赋能。
“清明将至,这批画像将陆续送到烈士家属手中,让英雄跨越时空‘回家’。”叶庆华说道。这不仅是英雄形象的回归,更是烈士精神的回归。英烈的家,既是他们自己的小家,更是国家这个大家。清明将至,我们期待更多的艺术家拿起画笔,以艺术的形式展现烈士形象,传播烈士精神;我们也期盼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以及其他各部门、各行业的人们,能够通过讲好烈士故事等方式,传播烈士精神,为烈士画像,让烈士精神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注入强大动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