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司法裁判引领 推动农村婚嫁新风

2025年03月28日14:27

来源:大河网

  在近期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中,农村婚嫁彩礼问题的治理被列为推进移风易俗、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任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人民法院需充分发挥裁判文书的价值引领功能,通过法律规则与政策导向的深度融合,有效引导公众观念转变。

  一、明确裁判文书的政策导向。一是在裁判文书中直接引用中央文件精神。高额彩礼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加重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家庭矛盾和社会不稳定。在裁判文书中,人民法院可明确援引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推进高额彩礼综合治理”的表述,强调高额彩礼与“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行为对社会风气和农民经济负担的负面影响;从法律层面认定索取高额彩礼违背公序良俗,为司法裁判提供坚实的政策依据。二是强化法律与政策的衔接。法律与政策的衔接是确保司法裁判公正性和权威性的关键。各级法院可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彩礼返还的量化标准,在判决中体现对“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否定态度,有效遏制借婚姻索取财物的不良风气,为农村婚嫁新风的形成提供法治保障。

  二、细化裁判标准与原则。一是区分合理赠予和高额索取。彩礼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然而,当彩礼金额超出合理范围时,就可能成为人民群众的负担。各地法院可根据彩礼金额、用途、双方经济状况及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援引上述司法解释第五条,划定彩礼合理区域,界定“高额彩礼”范围。在裁判文书中有效区分合理赠予和高额索取,并通过数据化、场景化的法律评价,使抽象政策转化为具象规则,充分发挥司法审判定纷止争作用,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二是引入过错责任原则。对一方存在“借婚姻索取财物”行为的,判决中应加重过错方的返还责任;对存在“婚托”等骗婚嫌疑的,在判决全额返还彩礼的同时,要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实现民事裁判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同时,对因高额彩礼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形,可酌情调整返还比例,体现司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三、通过典型案例引导社会观念。一是发布典型案例。典型案例的发布是引导社会观念的重要手段。各级人民法院需突出政策导向,定期发布涉彩礼纠纷的指导性案例,让更多的人了解高额彩礼的危害,并通过媒体宣传扩大影响,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二是强化裁判文书说理。各级人民法院可在判决书中增设专门段落,结合中央文件精神和地方移风易俗实践,阐释高额彩礼对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危害,倡导“零彩礼”“低彩礼”的文明婚俗。通过详细阐释高额彩礼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理解司法裁判的依据和目的,从而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三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法院可在司法公开平台增设政策解读专栏,结合“移风易俗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渠道普及典型案例。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典型案例和政策解读,让更多的人了解“婚姻家庭”“姻约财产纠纷”相关法律知识,提升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克仰志)

编辑:任昱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