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乡调研,在一些村镇发现不少的喷绘、展板,上面不仅有党和国家有关“三农”政策的解读,也有乡村振兴的口号,还有一些乡规民约的宣传……看着这些展板上的一条条信息、一幅幅插图,思绪渐渐远去,脑海中竟映现出学生时代出黑板报的场景。
微博上黑板报话题火了,网友惊呼“现在黑板报都这种水平了”。资料图片
我的小学是在北京通州内军庄小学(现在已合并到镇中心小学)度过的,也许是自己学习好的原因,老师对我格外关爱,从小学二年级起就和另外两个同学担任了班级出黑板报的任务,距今已有50多个年头了。当时各班级的黑板报都位于教室后面的一面墙上,都是学生用彩色粉笔写画出来的,可以随时更新。对出黑板报的学生来说,大多会感到一种骄傲与荣幸,关键是在“出”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从擦黑板、选稿到黑板报的布局、插图的选择、花边的绘制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我也从中得到了许多收益与启示。
也许有人会说,选稿、设计、抄写、绘画等可能需要一些知识和技巧,至于擦黑板恐怕是谁都会干。其实,这擦黑板还真的有很大学问。如果用小小的黑板擦直接擦,擦得不干净且时间长不说,擦下的粉笔末会落满全身,还会吸到鼻子里引起打喷嚏。为此,我们开始用拖把蘸上水横七竖八地乱擦一通,虽然擦得干净而且快了很多,但没想到黑板干了后却成了“大花脸”,版面设计得再好、图文编排得再漂亮也是白搭。次数多了我们就掌握了窍门,第一遍用拖把蘸上水胡擦乱擦都无所谓,只要把原来的字迹擦净就行。随后要用湿抹布横向一层层来擦,最后要用半干的抹布竖向一道道再擦一遍,这样才能把黑板擦干净,而且看不出原来的任何痕迹。对于说组稿,大多时间是让老师帮忙找一些好的文章,能让同学读后受到启发,并让写字好的同学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抄在黑板上。选择插图时,我们几个负责出黑板报的同学则从报纸上或当时的一册《黑板报报头》上精选一些,由班里画画好的同学画在黑板上。特别是黑板报的通栏标题,是黑板报的“眼睛”,这一期要表现什么主题,都要在这通栏标题中显现出来,所以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在这方面还真的下了不少功夫。至于说花边,要么参考别的班的黑板报,要么凭大家想象拼凑出来,有时是五角星加双线,有时是波浪线加红色的小花,有时是……
小学毕业,来到通县草寺中学,学习似乎紧张了一些,但新的老师在了解我的学习情况和特长后,仍让我带着另外三名同学负责班里出黑板报的任务。此时的黑板报内容,自然不能像小学那样让老师帮忙组稿了,而要自己动员班里的同学来写稿。于是,我们板报组的四名同学很快掌握了班里60多名同学的各自文字功底,每次出黑板报前我都有针对性地找同学“说好话”,让他高高兴兴地为我们提供佳作。
转眼初中结束,高中来到了城里,就读于北京市的重点中学之一——北京师大二附中,毫无疑问又受领了班级出黑板报的任务,同时独自承担了学校“每周六题”板报的发布任务。这时的班主任老师更是放手让我们自己设计,也就是说“学生的事情学生自己做”。于是,我和另外几名同学每周六放学后(那时还没实施周末双休)都会在一起策划黑板报的主题和内容,并在周日下午到校出版,以让全班同学周一早晨进教室后有一个新鲜的感觉。特别是高考来临之前,我们策划了“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易题不丢失半分,难题不放弃努力”“拼搏高考,今生无悔”“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等不同主题,对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迎接高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我的印象中,校团委经常组织黑板报评比,从内容、布局到插图、花边等分项打分,而我们班的黑板报一直名列前茅。
斗转星移,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如今的黑板报,早已被现代化的喷绘、展板所取代。站在这一块块防疫宣传展板面前,不由得翻开了过去尘封的黑板报历史。而在我的记忆中,已记不清小学、中学黑板报的样子,也记不清自己多少年没再用粉笔写字,但在多年出黑板报中养成的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一直影响着我,使我一步步走向了今天的成功。(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袁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