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学生健康需全校联动,构建健康成长的“生态圈”

2025年03月31日17:18

来源:大河网

近日,国内多所高校食堂推出减脂餐窗口,食谱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从“油盐糖”管控到膳食营养搭配,为学生提供科学健康的饮食。这一变化背后,折射出学生健康问题正从个人选择升格为全校系统性工程。

高校减脂餐的“破圈”,首先是对学生饮食失衡现状的回应。高糖饮料、油炸食品、重口味外卖长期充斥校园,许多学生陷入“报复性进食”“熬夜配宵夜”等不健康习惯。《在校大学生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的数据显示:约40%的大学生经常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快餐和零食,约30%的大学生每日蛋白质摄入不足,许多大学生存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的问题……饮食结构不平衡、饮食不健康等问题屡见不鲜。食堂主动推出减脂餐,本质是以科学膳食“对冲”快餐文化的侵袭,用“糙米饭替换炒饭”“清蒸鱼替代炸鸡排”的细节,帮助学生健康饮食。

教育方针中的"体"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程与竞技运动,更蕴含着培育健全体魄的深层内涵。高校对大学生饮食健康的关注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通过日常饮食行为引导,潜移默化地培养着青年的健康管理能力,使体育教育突破运动场域的局限,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新学期开始,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多所高校开设“减脂课”,因为教学效果显著,成了校园里的“秒抢课”“明星课”。重庆各大高校推出健康讲座、轻食套餐、减肥操等一系列措施,号召同学们健康饮食,多做运动。这些实践表明,健康管理绝非体育教师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教学、后勤、医疗多部门协同的育人工程。学校对学生的健康责任,更体现在价值观引领上。当体育课沦为“走过场”、校园跑变成“代刷打卡”,便传递出对健康敷衍的态度。反观清华大学的“无体育,不清华”传统,正是以制度设计传递“健康与成才同等重要”的理念。学校围墙之内,学生的每一餐饭、每一步跑、每一次作息,皆是教育的一部分。

青年健康是强国之本,高校要筑牢“健康中国”的根基,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本科生肥胖率逐年升高,从2021年的6.12%、2022年的6.91%,上升至2023年的7.06%。青年一代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国家人力资源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动能。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再到刚刚结束的两会提出注重身材管理。政策层面对青少年健康的关注,正是对国家命运的深远谋划。

高校作为大多数青年成长的最后一站,更应成为健康管理的模板。当校园里“减脂餐”与“健身房”成为标配,当“健康合格”与“学分合格”同等重要,青年才能带着强健体魄与自律意识走向社会。这份校园馈赠,终将汇成国民素质提升的江河。

高校减脂餐的出现是一面镜子,照见教育者对“育人”内涵的重新审视。育才,必先育体;育体,方能铸魂。从食堂到操场,从课程表到评价体系,唯有全校联动织就健康守护网,才能让青年在奔跑中强健筋骨、在营养均衡中涵养心智。这既是对个体的尊重,亦是大国教育应有的远见。

体重管理不仅是食堂菜谱的调整,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唯有构建校园健康“生态圈”,才能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基,为国家未来蓄力。(黑龙江大学 李松昀)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