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 拜轩辕】河声丨读懂拜祖大典里的文化密码

2025年04月01日11:23

来源:大河网

9696.jpg

  一场大典,一个盛会,一个节日,一个春天的故事。

  春回大地三月三,全球华人拜轩辕。2025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黄帝故里——河南新郑成功举办,海内外炎黄子孙齐聚黄帝故里,礼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祈愿祖国繁荣昌盛、世界和平安宁。

  (一)

  慎终追远、恭拜先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承载炎黄子孙精神信仰的重要载体,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仪式。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华夏文明之所以屡遭冲击而薪火相传,通过追思祭拜先祖,塑造共同文化记忆、打造共同文化基因、守护我们文明根脉是重要的原因。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自举办以来,越办越成功,影响力越来越大。2006年,升格为省部共办,2019年11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以其完备的礼仪规制、厚重的文化内涵和精心周密的组织安排,已经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国家名片”。

  3月31日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更是以“三个贯通”让“国家名片”擦得更亮。

  贯通历史与未来,打造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节日。此次大典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通过同期举办网上拜祖,激发各民族历史为经、文化为维的共同情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举办境外“同拜黄帝”,让海外华人深刻体会到与祖国血脉相连、文化同源,唤醒全球华人的集体记忆,增强了全球炎黄子孙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贯通传统与现代,体验一场悠久文明的文化盛宴。此次大典全面拥抱AI时代,应用新场景,增强互动性,让“传统的”成为“现代的”,让“历史的”成为“潮流的”,通过现代科技实现交互式和沉浸式体验,使中华文明的厚重可感可及、可触可看,让传统文化和历史绽放新的光彩,更加为现代人了解。

  贯通中国与世界,彰显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自信。此次典礼仪程为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定的九项仪程,通过精心的仪规和程序,向世界展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充满中华元素的“仪式感”,充分体现华夏文明“礼制”文化,彰显了一个五千年古老文明的文化自信。

  这一刻,四海同心,九州共荣,文脉赓续,弦歌昌盛。

  (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记忆,黄帝是承载着历史的文化,也是传承着文化的历史。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纽带。新郑作为“史有明载、地有确迹、代有所传、物有所证”的黄帝故里和都邑所在地,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办,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血脉连根,代代相传。黄帝不仅是黄帝故里的黄帝,也是中华民族的黄帝,更是全球华人的黄帝。五千多年前,各民族以黄帝故里为起点,在不断的碰撞交融中,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黄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源头,标志着中华文明的长度,作为炎黄子孙和华夏文明的传人,要为黄帝文化积累高度、拓展广度和增加厚度。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不仅要满足于举办一场大典、搭建一个合作的平台,更要作为展示中华文明创新表达的契机和载体,赋予黄帝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黄帝文化在新时代释放新的意义、发出新的光彩,通过树立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强的文化支撑。

  (三)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没有文化昌盛一个国家就不可能有凝聚力,一个民族也不可能走得更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立身之本、信心之源。

  文化要自信,但不能盲目自信。

  赋予传统文明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与现代碰撞,擦出新的火花;新技术使古老与现代融合,产生新的“裂变”;把过去与未来“嫁接”,长出新的枝芽。近年来,取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产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从《长安三万里》到《白蛇:浮生》,从《封神三部曲》到《只此青绿》……

  从春节开始热映的现象级电影《哪吒2》,就是挖掘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加以现代化的创新性表达,从而票房一路翻红,目前已经跻身全球票房前五。《哪吒2》不仅标注了中国电影新高度,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更关键的意义是,粉碎了个别国人对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产品“不可超越”的迷信。

  国潮风起,文化大美。

  悠久的中华文明历程留下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不断释放传统文化中的活力、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融入当代人们生活,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四)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文化强国的路上不能没有河南。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成功举办并成为国家名片,是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佐证。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的动力和优势所在。

  近年来,河南不断从中华璀璨的历史文化中取材,打造出优秀文化产品。从河南卫视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全网,到《唐宫夜宴》惊艳全球,人们惊叹,河南的文物“活了”,河南的文创“火”了,河南的思维“变”了,中华的文化“兴”了。

  河南早已意识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河南不仅要扛牢经济大省责任、粮食安全责任,作为“问鼎中原”、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文化大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也更加光荣。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文旅文创融合作为“十大战略”之一,在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赓续历史文脉,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中凝聚精神力量,在实施文旅文创融合中坚定文化自信。聚焦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超级IP,深度开发文旅精品线路和景区,努力建设中华文明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让更多人在行走河南中触摸历史、感知文明、滋养精神、读懂中国。

  黄帝故里是一个原点,凝聚着全球华夏子孙;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则是一个起点,让中华文明传播得越来越远;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更是一个基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李敬伟)

微信图片_20250401142820.jpg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